騎上摩托車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5/14 09:10:01
來源:半月談

騎上摩托車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字體:

  半月談記者 毛振華

  “列車開往那春天,新的故事正開篇,多少平凡瞬間,都變成愛的紀念……”BGM一響,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摩旅便正式啟航。在這個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騎上摩托車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成為許多人追求自由與放鬆的生活方式。以摩托為伴,久居都市中的人們可以擺脫瑣事的煩憂,自由地穿梭在如畫的風景中,體驗不一樣的旅途。

“快節奏”的“慢生活”

  在80後的記憶中,摩托車是年幼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坐在父親駕駛的摩托車后座上,前往學校或回家,是滿滿的踏實感。時至今日,摩托車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與過去騎着摩托車奔向確定的目的地不同,如今的摩旅更追求自由與灑脫,探索未知目的地的別樣之美。

  前不久,中國首屆摩托車跨境越南騎行活動在廣西南寧發車,來自全國各地的53輛摩托車57名車手,沿着如畫的山水一路前往越南河內,以摩旅的方式展示汽摩運動的風采。

  按照線路安排,車手們從南寧出發後,向憑祥進發,經過友誼關後進入越南三島,前往河內、寧平、下龍,再從友誼關回國,歷時兩天。57名車手通過摩托車騎行,串聯起南寧至憑祥的山水人文長廊,在“邊關文化”與“體育精神”交相輝映中與越南車友展開交流。

  如果説摩旅會“傳染”,那麼“傳染”的大概是旅行的幸福感。在懂車帝上,博主“船長”分享了自己第一次摩旅的經歷:駕照拿到手的第一個星期,單人單車2500公里前往海南島,完成上千公里的環島公路和300公里的熱帶雨林旅游公路騎行,沿途的風光令人沉醉。還有位博主以視頻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騎着心愛的摩托車穿越大興安嶺、哀牢山、柴達木盆地等地的精彩生活,引來不少網友評論:“這種節目不能經常看,看多了班就沒法上了。”

  相比坐在汽車中的平穩舒適、遮風擋雨,摩旅的舒適性是有所欠缺的。但為什麼那麼多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如此鍾情摩旅呢?

  一位博主吐露的心聲具有代表性: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讓自己心靈得到釋放和洗禮的方式。在摩旅中,旅者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與激情,從繁華都市的喧囂中逃離,沿途穿越崇山峻嶺,跨過湍急的河流,也見證日出日落的壯麗景象。

如何完成一場心靈修煉

  曾經,摩旅是一種小眾的生活方式,看著炫酷,多數人卻只是旁觀者。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享受生活,更懂生活。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上,不少摩旅騎行者一身黑色機車服,在藍天白雲下疾馳,再伴着“老男孩”的背景音樂,展現出激情澎湃。名為“MOTO佩騎”的博主説:“我們不會同時有錢、有時間,還有心情,所以差不多就出發吧!”

  這條短視頻的近8000條評論中,不乏羨慕之聲。“我真的……不知道怎麼了,看了這樣的畫面想流淚,可能我真的老了!”也有評論提出追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博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無論你選擇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找到讓你感到充實和滿足的東西。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如何定義它,以及你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滿足。

  在與部分摩托愛好者的交流中,半月談記者感受到,吸引他們的是對自由灑脫生活的追求。它讓旅者能夠隨心所欲地探索未知,這種自由感是現代生活中難得的奢侈。而且,摩托車旅行讓沿途的風景變得觸手可及。沒有車窗的隔閡,旅者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自然之美。從晨曦到夕陽,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此外,摩托車旅行還是一種心靈的修煉。在漫長的旅途中,面對孤獨和挑戰,旅者需要不斷地自我對話,這種內心的成長是在日常生活中難以獲得的。

  參與摩旅的年輕人日益增多。在一款購物App上,以“摩旅”為關鍵詞,可以搜到琳瑯滿目的配套産品,頭盔、機車服、后座包、騎行風鏡、運動相機、藍牙耳機……值得注意的是,與摩旅相關的産品要麼周身黝黑,要麼點綴着艷麗的黃色、橙色、綠色等色彩,充滿賽博朋克風,也彰顯着摩旅者的個性與不羈。此外,摩旅的不少參與者也是網絡博主,他們將工作與生活相融,通過分享摩旅生活、拍攝沿途風光在網絡平台上獲得收益。

騎行多一些安全,城市多一些包容

  在摩旅中追求自由、感受生活多彩的同時,不能回避其中的安全風險。

  機車網紅“瘋子哥”車禍去世,事發當天曾發視頻“在西藏騎行”;網紅騎手“頭哥”駕駛摩托車在重慶極速穿行隧道,翻倒在地去世;還有機車網紅“莊慕卿”“小魚愛吃魚”“劉富貴”“三毛子”等,也都遭遇車禍。他們中很多人尚處於20歲出頭的年紀,令人扼腕嘆息。

  摩旅一定要量力而行,流量不值得用命去拼。有資深騎手提醒車友,相對於汽車來説,摩托車騎行是“肉包鐵”,難以承受高速下車禍的撞擊。參與時不但要有必備的護具,而且絕不能缺少對安全的敬畏。

  對於愜意的摩旅而言,部分城市的禁摩令同樣是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前不久,西寧市發布關於西寧市城區道路和車輛限行管理的通告,將原先的全面禁摩政策調整為僅在特定路段於早7點至晚9點間限制摩托車通行。此次變動,對摩托車文化及産業而言是一大利好,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有些城市向摩旅釋放濃濃善意,在贏得口碑的同時,更塑造出城市的獨到之處。今年是騎紀中國機車嘉年華活動在浙江縉雲舉辦的第5個年頭。活動當日一早,全國各地的摩友齊聚於此。縉雲縣委書記王正飛身穿一身機車騎行服,亮起嗓門“喊話”:“騎紀中國從縉雲啟程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打造最懂機車、摩友最友好、最具機車文化的城市。去年,在騎紀公園的基礎上精心規劃了3條騎紀游線,沿途設有5個風景如畫的騎紀驛站,成為摩友們爭相打卡的熱門線路。”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