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 繪就南丹和美鄉村新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5/13 17:18:08
來源:南丹縣委宣傳部

文化賦能 繪就南丹和美鄉村新畫卷

字體: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發布第二批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河池市南丹縣名列其中。

  近年來,南丹積極探索文化産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之路,通過非遺活態傳承、文旅深度融合、加強文化建設等舉措,讓古老的文化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命力,繪就了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南丹是多民族聚居地,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個、自治區級非遺項目22個。為守護這些文化瑰寶,該縣採取“傳承人+工坊+學校”模式,推動非遺傳承。

  在八圩瑤族鄉的鳳珍藍靛染布非遺工坊,村民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瑤族服飾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黎鳳珍的指導下,學習白褲瑤民族服飾製作技藝。工坊帶動200余名村民參與,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實現了非遺傳承與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

黎鳳珍在工坊教白褲瑤婦女刺繡,韋海娟 攝。

  南丹還將非遺技藝引入校園,組織學生每天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系統學習打銅鼓、刺繡、螞蟲另舞、狼兵拳等,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活動,讓非遺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此外,該縣積極推進“非遺文化+旅游”模式,舉辦白褲瑤年街節、螞蟲另節、敬牛節、三月三狼兵巡游展演、演武節等各類獨具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實現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學生在學校練習古蘭鼓

  “千家瑤寨·萬戶瑤鄉”創新打造“易地搬遷+旅游開發+鄉村振興”南丹模式,實施“景區帶村”旅游精準扶貧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掛牌成立3家旅游扶貧車間,直接帶動3000余名移民群眾實現增收目標。全縣旅游帶動脫貧群眾就業約1.2萬人。

  廣西正鑫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圍繞“種、養、加、食、游、動”全産業鏈要素,依託生態康養、山水畫廊、田園花海、綠色工廠“四張名片”,3年來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不斷推動“油”經濟向“游”經濟轉變,實現了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

  該縣成功創建綠稻花海、歌婭思谷、紅土丹山田園綜合體,以蠻降農耕文化園、巴平花海、巴平梯田、酈久酈傑·土司文化城、歌婭思谷、瑤望天下、丹爐山、揚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景區為載體,開發農耕體驗、休閒養生、民俗風情、遺址古跡、紅色教育等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近年來,南丹先後獲得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民族原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避暑養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國最佳康養旅居度假名縣、廣西全域旅游示範區等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

  在芒場鎮酈久酈傑土司文化旅游景區,壯族土司文化與音樂元素巧妙融合,打造“音樂村落”概念,帶動周邊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村民增收。游客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古老的土司建築、雕塑,還能聆聽壯族民歌,感受“無處不音樂”的文化氛圍。

  南丹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建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家、農家書屋128家、網絡圖書館34個,村(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139個,實現了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每年各級宣傳文化單位組成文藝小分隊、文化工作隊,赴各鄉鎮、村(社區)、學校、工礦企業開展文藝演出、電影放映、贈送圖書、文藝培訓等活動,豐富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南丹積極推動實施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不斷補齊鄉村風貌、鄉村道路、農村廁所、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屯照明等基礎設施短板。2021年度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以文化引領鄉風文明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家風家訓,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2020年榮獲“自治區文明城市”稱號。

  全縣建立清廉示範村3個,其中芒場鎮巴平村獲評全區清廉示範村。在朵努社區、幸福社區等成功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治理模式,朵努社區“五治融合”治理模式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全國推廣。芒場鎮獲評廣西鄉村振興示範鄉鎮,芒場鎮巴平村、裏湖瑤族鄉朵努社區、六寨鎮銀寨村獲評廣西鄉村振興示範村,六寨鎮龍馬村獲評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羅丹榮 韋艷桃)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