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紅提入選2025年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名錄-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5/09 18:55:08
來源:資源縣委宣傳部

資源紅提入選2025年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名錄

字體:

  近日,國家知識産權局正式公布2025年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名錄,資源紅提以卓越品質和深厚産業底蘊成功入選。這也是繼2011年獲原農業部地理標誌認證後,資源紅提再次斬獲“國字號”殊榮,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

  桂林市資源縣地處越城嶺腹地,境內土地深厚,活土層>40cm,土壤pH值5.5-6.6,獨特的丹霞地貌與純凈生態環境,為紅提糖分積累與果皮着色提供了絕佳條件。

  “我們的紅提甜度能達20度以上,果粒飽滿、脆嫩多汁,咬一口像喝蜜!”資源縣中峰鎮大莊田村種植戶王東元説。

  自2002年從150畝試驗田起步,資源紅提歷經二十餘年耕耘,從“小特産”蝶變為“大産業”。截至2024年末,資源縣紅提種植面積穩定在3.2萬畝,年産量超5.6萬噸,總産值約2.8億元,惠及農戶2萬人左右。紅地球、陽光玫瑰、藍玉等十余個品種各具特色,種植效益不斷提升,其中陽光玫瑰畝産值超3萬元,成為果農眼中的“黃金串”。

  目前,資源縣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優質紅提生産基地,除了地理優勢以外,資源縣也在不斷謀求技術支撐。

  “以前種紅提靠天吃飯,現在靠技術賺錢。”中峰鎮技術員小王指着連片的高平棚架介紹,當地創新推廣“三避”(避雨、避曬、避凍)設施栽培技術,結合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讓紅提畝産從1000公斤躍升至1500公斤以上,優果率達90%。田間地頭,黃板、殺蟲燈、性誘劑替代化學農藥,套袋技術讓果實免受蟲鳥侵襲,31項有機認證成為品質“金字招牌”。

  科技的力量不僅發揮在田間,更刻進農民的生活。通過“專家駐村+農戶培訓”模式,廣西農科院專家團隊常年扎根示範園,手把手傳授剪枝、疏果訣竅。

  “去年我家3畝葡萄賣了10萬元,蓋了新房,兒子大學學費不愁了。”脫貧戶王小敏笑着説。

  據統計,資源縣紅提産業帶動2萬餘農戶人均年收入從3119元躍升至5320元,一棟棟“紅提樓”拔地而起。

  漫步資源丹霞田園綜合體,1.5公里的大紅提觀光長廊如彩帶蜿蜒。每到紅提成熟季,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穿梭於藤蔓之下,親手採摘、拍照打卡。

  在田園綜合體內,騎行步道、露營勝地、五星級農家樂星羅棋佈,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全季旅游鏈。“這一片景色好,周末帶孩子來踏踏青,晚上住民宿吃農家菜。城裏人夢想的田園生活,我們都可以做到。”中峰鎮大莊田村福祿壽農家樂負責人王登雲説。

  通過整合3億元資金打造的農文旅融合示範區,資源紅提已跳出單一農業範疇,衍生出深加工、電商、觀光等多元業態。該縣建成15個採摘園、5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9萬人次,紅提産業鏈綜合産值突破8億元。更令人矚目的是,在南寧、廣州等地均設有資源紅提實體專營店,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使用達2.8萬噸,專營店門庭若市,電商直播更是讓深山紅提48小時直達北上廣餐桌。

  “國家地理標誌認證是里程碑,更是衝鋒號。”資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堂雄介紹,今後,資源縣將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拓展市場半徑,讓資源紅提從“地方特色”邁向“全國品牌”。未來,資源縣將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計劃建設紅提産業技術培訓中心,重點攻關病蟲害綠色防控、保鮮儲運等關鍵技術。

  如今,資源縣正集全縣之力,大力開發紅提酒、果醬等深加工産品,同時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讓資源紅提從“地方名片”升級為“國際爆款”。

  “資源縣將錨定‘綜合産值破10億’目標,拓展電商與冷鏈物流網絡,推動紅提産業鏈向精深加工延伸,培育‘紅提+康養’‘紅提+文創’等新業態。”劉堂雄説。(莫京霖 王建成)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