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山學校跨越9年的教育接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4/25 17:32:10
來源:新華網

一所大山學校跨越9年的教育接力

字體:

  4月24日,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左)和黃利老師在交流。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這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所在的山村(4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和學生升國旗(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和學生從學校外走過(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給學生上課(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給學生上課(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給學生上課(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給學生上課(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給學生上課(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在教學生畫畫(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左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輔導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課堂作業(2016年4月28日攝);右圖:黃利老師輔導一名學生完成課堂作業(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在黑板上寫字(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在教一名學生寫字(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和學生課間打乒乓球(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課間和學生做游戲(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黃利老師和學生課間做游戲(2025年4月24日攝);下圖:盧加紅老師課間和學生做游戲(2016年4月28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幫一名學生係紅領巾(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和一名學生在一起(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盧加紅老師領着學生回家吃午飯(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在給一名學生熱午飯(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盧加紅老師領着學生回家吃午飯(2016年4月28日攝);下圖:黃利老師和學生從學校外走過(2025年4月24日攝)。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pagebreak

  4月24日,在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盧加紅老師(後排左一)、黃利老師(後排右一)和學生合影。

  每天清晨,“90後”老師黃利打開校門迎接學生,開始帶領他們早讀。山間層層回蕩的瑯瑯讀書聲,給春天的大山平添了生機與活力。

  黃利是廣西全州縣蕉江瑤族鄉苦馬田教學點唯一的老師。2016年4月,記者來到這所學校採訪時,當時教學點唯一的老師盧加紅已經59歲。由於教學點地處大山,距離縣城有一個半小時車程,盧加紅老師對是否有新老師願意來這裡教書深感憂慮。他退休後,由於暫時沒有新老師,有關部門聘請了一位代課老師給這裡的學生上課。

  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南寧等地工作的黃利,在了解到家鄉學校需要教師後,決定回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大山,為大山教育增添力量。

  黃利家離苦馬田教學點大約5公里,她平時住在學校裏,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這個教學點工作5年來,她全身心投入上好每一節課,悉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為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保駕護航。

  黃利説,由於學生越來越少,這個教學點也許有一天會被撤並。但只要還有一個學生,只要這片大山講&還需要,她就一如既往傳好大山教育接力棒,點亮大山孩子的夢想與希望。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