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柳鋼集團去年研發投入強度達3.6%,開發了38個新産品 産品結構不斷優化 製造業用材佔大頭
去年研發投入強度達3.6%,開發38個新産品,品種鋼比例為42.3%,製造業用材佔比超70%……4月10日,柳鋼集團舉行2025年科技創新暨技能競賽表彰大會,總結去年科技創新成果,並重獎為企業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達到2.68%,保持穩步提升態勢。
而在2024年,柳鋼集團以“四個百萬噸”産品升級工程為抓手,加快打造“4+X”高端産品集群,通過技術裂變與産業協同,將新質生産力深度融入鋼鐵製造全流程,形成“高端産品+綠色技術+數字生態”的立體化轉型模式。當年,柳鋼集團研發投入強度達3.6%、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開發0.15毫米極薄冷軋帶鋼、3800毫米寬厚板等38個新産品,品種鋼比例提升至42.3%,集裝箱用鋼市場佔有率行業前三持續穩固,搪瓷用鋼華南市場佔有率超60%。
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柳鋼集團産品結構不斷優化——由原來的建築用材佔比近70%轉變為製造業用材佔比超70%,實現了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躍升,有效提升了産品市場競爭力和創效水平。
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柳鋼集團大力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去年,柳鋼集團與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和學生培養基地,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形成“科研攻關—中試驗證—産業孵化”全鏈條合作模式。全年形成核心專利203件,通過揭榜挂帥機制,集中優勢力量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産品。
此外,柳鋼集團大力推動“數智柳鋼”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和鋼鐵産業發展融合,開發了轉爐煉鋼智能看火、軋鋼數智成本平台、智能化鋼鐵分析檢測等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應用,以“智變”賦能鋼鐵生産。
現場,柳鋼集團給一批為柳鋼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頒獎,獎勵金額創柳鋼集團歷史之最。
下一步,柳鋼集團將堅持“創新驅動、技術立企”,通過産品技術升級突破,鍛造集團在細分市場中的技術領先優勢。同時,全面推進“數智柳鋼”建設,提升研發、設計、生産、企業管理等環節的數智化水平;深化産學研融合,集中優勢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不斷拓寬産品市場,延伸服務價值,加快培育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優勢。(記者 朱柳融 通訊員 王明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