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崇左春耕“科技范兒”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正值崇左春耕生産關鍵期,4月9日,在扶綏、寧明田間,工廠化育秧、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機飛播等“黑科技”正深度參與春耕。
在寧明縣農科所水稻種植基地,無人駕駛插秧機正沿着規劃路線穩步前進,一株株秧苗被精準插入泥土中。“設定好程序,機器自己就能作業,每天插秧40畝,效率是人工的30倍。”寧明縣春來好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員陳桂明邊掏出手機實時監控插秧作業的深度和株距邊説:“北斗導航、5G技術讓春耕更‘智慧’。”
在扶綏縣岜盆鄉新更楊水稻種植基地,無人機通過衛星定位精準攜帶稻種來回穿梭,均勻撒播,1小時即可完成60畝稻田的播種。“丘陵地帶機械難下田,飛播解決了大難題。飛播每畝服務費10元,比傳統水稻種植每畝節省100元以上。”種糧大戶何俊秀欣喜地説。目前,扶綏縣已實現飛播作業面積超3萬畝。
科技賦能下,崇左春耕跑出“加速度”。全市7個工廠化育秧中心全面運轉,插秧機520&,無人機342&投入生産。截至當前,早稻機插率達55%,完成無人機飛播5.1萬畝,播種進度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新機具新技術不僅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問題,還通過標準化作業提高了秧苗成活率。科技與傳統農事的深度融合,正為糧食穩産增收注入新動能。
(趙霓虹 韋飛辰 梁永寧)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