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沉睡寸土”何以生“寸金”-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4/07 18:42:54
來源:《瞭望》

瞭望 | “沉睡寸土”何以生“寸金”

字體:

  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硬約束下,加強土地資源規劃統籌和供後監管,實現全程跟蹤服務,提高用地效率,及時喚醒“沉睡”資源,不斷探索土地生“金”新模式

  對閒置用地分類施策,盤活不同地塊,緩解建設用地壓力,讓“沉睡資産”變“增收活水”

  土地要素市場牽涉多個部門,完善機制加強協同是依法有效處置閒置用地的關鍵,玉林各地就此因地制宜積極探索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黃慶剛

  2025年初,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文地産業園,曾經無人問津的土地上、廠房裏熱鬧起來。文地鎮盤活近2萬平方米閒置土地,成功引進3家産業鏈上下游電器企業,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産業集聚發展。

  “預計今年正常投産達産後,公司可年産電器1000萬台,用工300多人。”産業園企業廣西格林智能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澤宇説。

  寸土寸金關國計,一壟一畝載民生。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硬約束下,需加強土地資源規劃統籌和供後監管,實現全程跟蹤服務,提高用地效率,及時喚醒“沉睡”資源,不斷探索土地生“金”新模式。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廣西玉林各地發現,當地全面摸排閒置低效用地情況,摸清底數、建立&賬;分類制定盤活措施,“一地一招”“一企一策”精準施策;明確各方職責並加強協同合作,形成合力盤活低效用地,實現集約利用土地、提升企業效益、帶動當地就業多效多贏。

  摸清底數 打牢基礎

  一輛輛配送貨車來來往往,消毒車間內的工人正在分揀餐具……記者在北流市西埌鎮看到,一塊曾經的閒置低效用地上已建成餐具消毒配送公司。

  “現在每天處理套餐碗12萬套、日清洗不銹鋼盤120萬隻,目前合作的學校、餐飲店超過400家。目前有工人50多名,2025年打算再招工80人。”該公司負責人沈文芳説。

  “這裡曾是閒置多年的傢具廠和獸藥公司。我們通過招商引資,搭建起企業合作平台,整合利用閒置的24畝土地,租給現在這家企業。”西埌鎮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顧恒漢説,當地充分利用低效工業用地數據庫,在招商服務企業時優先選擇利用閒置低效工業用地。

  推動土地資源利用從“增量依賴”向“存量挖潛”轉變,把有限土地資源用在“刀刃”上,基礎在於底數清。玉林市近年對閒置低效用地開展“地毯式”摸排,為盤活土地提供基礎數據。

  容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黃佔鋒説,當地對低效工業用地現狀進行再梳理、再細化,收集整理土地及建築面積、産權歸屬、經營狀況、企業訴求等信息,建立“一企一檔”低效工業用地數據庫,實時掌握盤活動態。

  北流市新圩鎮鎮長陳軍介紹,該鎮成立用地盤活專班和招商引資專班,研究每塊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面積、用電量、政策支持等要素,建立起低效用地和低效廠房數據庫,據此制定盤活實施方案。

  截至2024年底,北流摸排出低效工業用地632宗8800畝,已盤活土地246宗3789畝,廠房21萬平方米,引進企業200多家,預計增加産值超3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1.8萬人。

在廣西北流市西埌鎮,一塊曾經的閒置低效用地上已建成餐具消毒配送公司(資料照片)   黃慶剛攝 / 本刊

  分類施策 盤活資源

  記者在玉林各地採訪了解到,當地對閒置用地分類施策,盤活不同地塊,緩解建設用地壓力,讓“沉睡資産”變“增收活水”。

  玉林市自然資源局局長劉家強説,工業用地低效利用或閒置有多種原因,相關經營主體也有不同情況,須分類施策。

  以北流為例,當地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分類施策的一整套方法。對拿了地但“批而未建”的企業,引導其轉讓騰挪土地,滿足新進優質企業用地需求;對有意發展但實力不足的企業,指導在其低效閒置地塊上建設標準廠房出租,或引進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對破産企業,結合招商引資鼓勵新引進企業以拍賣等方式實現就地“換鳥”;對希望擴大生産且收購意願較強的優勢企業,鼓勵和引導其對有閒置低效用地的企業實施兼併重組。

  為鼓勵新引進企業以拍賣等方式實現就地“換鳥”,北流市北流鎮將閒置多年的舊水電設備廠房土地,拍賣給在北流生産經營多年的一家玩具公司。“公司投産後預計年産值5億元,創稅1000多萬元,吸納勞動力就業3000人。”北流鎮人大主席梁文旭説。

  不僅工業用地,一些閒置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也得到盤活。

  在博白縣亞山鎮四維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的1400平方米閒置廠房,為玉林橋聯光電有限公司所用。公司生産車間內,隨着工人輸入參數,一件件巴掌大小的LED顯示屏電子精密元件走下生産線。“目前不愁訂單,這兩年營業額增長明顯,僅2024年上半年産值就有約1000萬元。”公司負責人覃海岸説。

  四維村黨支部書記覃甫威介紹,按照法律法規要求,村裏圍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盤活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大會、村兩委會議等,經會議討論通過後,向上級政府上報盤活意願和方案。2022年,村裏從廣東江門引進總投資8000萬元的橋聯光電項目,村集體實現年增收近10萬元,帶動60多名群眾就業。

  部門協同 強化合力

  玉林市積極完善制度政策,強化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的協同合作,明確相關部門考核分工,凝聚盤活低效土地合力。

  玉林市自然資源局牽頭組織起草的《玉林市提高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效率實施方案》,為盤活存量資源、推動産業提質升級提供更為細化的自然資源政策保障;玉林市國資委印發《玉林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盤活存量資産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監管企業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提升企業經營效益……一系列部門舉措&&,為盤活用地提供支持。

  玉林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宗海説,土地要素市場牽涉多個部門,完善機制加強協同是依法有效處置閒置用地的關鍵,玉林各地就此因地制宜積極探索。

  比如,北流市把盤活處置低效工業用地工作列入各鎮年度績效考評目標任務,制定考核評分細則;明確自然資源局、發改局等部門的職責分工,將低效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權的回收、收儲、建設項目審核把關、土地供後監管等各個環節,落實到相關部門。

  “博白縣圍繞重點産業鏈實行全域招商,通過強化部門協同更好盤活閒置低效用地。比如,為助力玉林在外經商人員回鄉投資創業,組建博白縣玉商回歸工作專班,實現‘縣領導主抓、多部門加力、各鎮村落實’,織密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網絡。”博白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唐廣建説,目前該縣博白鎮新仲村玉商回歸小微産業園等已見成效。

  玉林各地還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江浙一帶重要行業協會及商會&&合作,更加有效利用盤活土地。在陸川縣烏石鎮沙江村,當地盤活10畝閒置土地,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現代化企業標準,建設起烏石數碼眾創園,成功引進廣西益航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

  “眾創園的成功打造,既改善了原有土地的使用效率,有效緩解了該鎮工業發展用地供需緊張、産業布局分散、土地開發強度不足的難題,又吸引了新興産業項目集聚,帶動當地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陸川縣烏石鎮副鎮長邱琳鈞&&。

  強監管 謀創新 優服務

  受訪業內人士&&,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用地,需要通過強監管、謀創新、優服務,充分激發閒置低效土地的資源效用。

  破解權屬利益複雜等用地瓶頸。一些閒置低效工業用地涉及權利關係複雜,處置盤活難度大。比如,部分企業將土地、工業廠房、設備等資産抵押時,常將不同資産抵押給不同銀行,一旦陷入經營困境需重整相關資産,各方很難達成共識。業內人士建議,可參考北流在實踐中摸索出的分類處置方法,支持盤活主體開展工作,並進一步強化已供土地開發利用監管工作。

  探索“工業地産”等集約用地模式。“普通企業買地後可能因為資金不夠充裕,只夠蓋一兩層廠房,仍未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黃佔鋒建議,可推廣“工業地産”模式,讓投資者公開競拍土地後建造多層標準廠房,每層都可單獨辦證,再由工業企業租賃或購買;工業地産開發商競拍的土地可分批次審批交付,建好用足一定面積後,再審批交付剩餘用地,保證高效用地。

  跟蹤服務保證用地成效。業內人士建議,對於租賃使用盤活土地資源的企業,應加強跟蹤服務保證用地成效。可通過成立企業服務專班,實行領導挂鉤&&服務企業制度,為意向企業和入駐企業提供全程跟蹤服務,項目化、清單化、創新化推動企業落地投産,確保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糾錯】 【責任編輯: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