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錳電齊發力 農旅繪底色——天等縣構建産業新格局衝刺首季經濟開門紅

流水線上工人在組裝電熱水壺。

駐村工作隊員正在栽種星油藤苗。圖片均由黃麗華/攝
在崇左市“大抓産業、主攻工業、做火旅游”的戰略布局下,天等縣以“開局即決戰”的拼搏姿態,在2024年首季經濟賽道上跑出加速度:錳礦高值化循環産業園機器轟鳴,千畝烏龍茶園新芽吐翠,透明發電玻璃項目簽約落地……這個曾以“中國指天椒之鄉”聞名的山區縣,正通過“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培育+農文旅融合”新模式,構建起“錳電茶鏈”協同發展的産業新格局。1—2月,天等縣工業投資完成9800萬元,同比增長743%,辣椒、甘蔗特色農業種植面積9.44萬畝,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春耕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科技賦能 傳統産業煥發新生機
連日來,在天等縣東平鎮天等工業集中區東平片區,天等縣錳礦高值生態循環産業園項目建設的施工現場,幾&&型機械設備和十幾名施工工人,正在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作業,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第一期的總建築面積為1.88萬平方米,有乾濕磁選車間、焙燒磁選車間等。”項目負責人陳寶武介紹道。
據了解,該項目第一期的建設規模為年處理40萬噸碳酸錳礦,年處理量20萬噸陶粒、年處理量20萬噸的一氧化錳。項目建成後,可提高礦産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提升經濟基礎和資源保障,並直接為當地提供119個就業崗位,為相關産業鏈間接提供300個勞動就業機會,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這種轉型升級的澎湃動能同樣激蕩在蔗糖産業。
在進結鎮200畝“雙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種植機來回穿梭,機械化精準作業的軌跡,勾勒出現代農業的智慧圖景。“200畝的種蔗量,原來需要幾十個人忙兩三周,現在10天就完成了。”進結鎮黨委書記馬大濤感慨道。
今年以來,天等縣將重要農産品供給及富民産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備耕。“在甘蔗種植方面,我們持續實施《天等縣蔗糖産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算起“三本賬”:機械化使種植效率提升3倍,良種覆蓋率達95%,“訂單農業+保底收購”模式也讓農戶種植甘蔗更有信心。目前全縣7.4萬畝甘蔗田中,4.8萬畝宿根蔗正待破土,2.6萬畝新植蔗備耕有序,甜蜜事業持續升溫。
創新驅動 新興産業培育光動能
2月17日,天等縣委書記歐正帶隊赴廣東省開展産業招商引資活動時,傳來捷報:天等縣與北京格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簽約,所簽約項目為透明發電玻璃製造基地,將打造成新一代透明發電玻璃溫室智慧零碳農業(國家)示範基地項目。
北京格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節能玻璃、LOW-E玻璃及新一代碲化鎘透明發電玻璃研發、生産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是新一代碲化鎘透明發電玻璃智慧大棚、AI智慧農業及BIPV領域的綜合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智能製造生産線。
這種革命性材料可將普通溫室變身“發電站”,預計年發電量達3.1795億千瓦時。“就像給農業大棚裝上會發電的玻璃皮膚。”在進結鎮的天等零碳農業産業園選址地,廣西格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演亮用生動比喻詮釋技術突破。目前項目公司註冊、用地平整同步推進,建成後預計年産值超2.3億元。
新興産業從無到有,傳統製造“有中出新”。
在返鄉創業園,廣西邦琦皮具有限公司生産線的智能裁床正將鱷魚紋皮革精準裁剪;在小家電産業集群項目園區,廣西泰利電器有限公司生産線每10秒就誕生一個智能熱水壺。目前,小家電産業集群已有3家小家電企業入駐,産業規模持續壯大。
“我們正構建‘4+2+N’現代産業體系,讓每個重點産業都有鏈主企業牽引。”歐正&&。
生態“變現” 茶旅融合繪就新圖景
連日來,馱堪鄉馱堪村星油藤種植示範基地奏響春耕“奮進曲”。全縣各部門、各鄉鎮的負責人、農業技術骨幹以及志願者等齊聚於此,開展春種星油藤苗活動。
“星油藤苗的根係很嫩,入孔、蓋土動作要輕些,否則很容易折斷……”該基地負責人李朝陽耐心地示範種植過程。大家聽得認真,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片示範基地包括6個山頭,總面積達1000畝,目前已完成清表面積700多畝。當前正陸續種植星油藤苗,預計5月底完成種植。”李朝陽&&,建成後,基地將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星油藤産業,並創造種植、管護等多個就業崗位。
當星油藤苗在低海拔丘陵扎根抽芽,海拔數百米處的茶山雲海間,另一種綠色財富正伴着晨霧舒展開來。
登臨天等千畝烏龍茶基地及民宿開發項目,早些時候種下的200畝茶苗在雲霧間舒展新綠。廣西天駿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項目負責人趙自強指尖輕撫初展的茶青介紹:“這裡將建成集生態茶園、懸崖民宿、茶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體。”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745畝流轉土地不僅讓村民獲得租金、務工、分紅三重收益,更孕育着預計年接待游客560萬人次的文旅新引擎。
從星油藤的産業化種植到烏龍茶的農旅融合,天等縣正以綠色為底,執生態之筆繪就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這樣的“美麗經濟”在全縣多點開花:該縣以“廣西旅游年”活動為契機,把做火旅游作為全縣“一把手工程”來抓,麗川古村落修舊如舊的夯土民宿即將迎客,劍龍山景區玻璃觀景&加緊施工,“德天跨國瀑布—天等椒鄉”旅游環線串珠成鏈。“我們今年將重點打造3個農文旅融合示範帶,讓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多做貢獻。”天等縣文化旅游和體育廣電局局長趙莉芳指着規劃圖説。(記者 管林華 天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志高 何天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