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雖小,卻承載着我們感知世界的重任,其健康狀況直接關係生活品質。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趙世傑分享一些愛耳護耳的小知識,指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呵護耳朵、保護聽力。
連續佩戴耳機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長時間且高音量地使用耳機或耳塞,會增加耳部受損風險,可能導致聽力下降或耳鳴。建議遵循“60-60”原則:音量不超過設備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不超過60分鐘。每天佩戴耳機累計不應超過3小時,其間要讓耳朵得到適當放鬆休息。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我們的耳朵本身具有很強的自潔功能,頻繁使用棉簽或其他尖銳物品清潔耳道會導致耳屎推入耳道深處,增加感染的風險,甚至導致耳道損傷。如果掏耳朵的工具沒有經過嚴格消毒,會進一步增加耳道感染的風險。
高噪音環境會增加耳聾的風險
長時間處於高噪音環境,會對聽力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增加耳聾的風險。
耳朵進水要小心
游泳或洗澡時,若水不慎進入耳朵,需及時排出。水中可能攜帶病毒或細菌,可以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增加患中耳炎的風險。建議游泳或洗澡後將頭偏向進水的一側,並輕輕拉耳廓,利用重力讓水自然流出。
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等。如果必須使用這些藥物,請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特別提醒:感冒時,許多人會習慣性地用雙手捏住鼻子擤鼻涕,這種做法有風險。鼻涕中含有大量細菌或病毒,它們可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增加患中耳炎的風險。正確的擤鼻涕方法:用手指輕輕壓住一側鼻孔,用力向外呼氣,這時另一側鼻孔的鼻涕便會擤出來,然後再進行交換。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