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適老化改造 養老變“享老”

南寧市青秀區惠民安居·仙葫苑小區。

南寧市江南區榮和新城小區部分單元已加裝電梯。(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供)
核心閱讀
自治區民政廳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廣西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937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8.64%,預計到203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1000萬人,人口老齡化率超過20%。
隨着銀發族對幸福養老的需求愈發迫切,如何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和便利程度,讓老年人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當前,我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正通過推進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加裝、更新既有多層住宅電梯,保障老齡人口住房需求,優化社區養老服務等方式,為銀發族築起幸福家園,讓“養老”變“享老”。
1 小改造帶來“大幸福”
“以前,小區道路不平整,常有腿腳不便的老人們被凸起的石塊絆倒。樓道裏扶手生銹、光線不足,上下樓梯很容易摔倒。”在玉林市氣象局小區住了30多年的老人陸小林回憶起小區改造前的狀況,感慨頗多。
玉林市氣象局小區建造於20世紀70年代。由於房屋建造年代久遠,配套設施老化,2022年該小區被列入玉林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想要做好民生工程,傾聽民聲很重要。玉林市氣象局後勤中心主任劉興智介紹,在前期走訪調研中發現,該小區老齡人口占比較大,但由於小區設施老化,無法保障老年人的出行、休閒等生活需求,亟待進行適老化、無障礙建設。
“我們在改造設計中,除了常規的改造地下水系統、美化社區內景觀、增強樓體耐用度,還側重於服務老齡化人群。”劉興智説,小區改造時新增了無障礙通道,更換了樓梯扶手,&階上鋪設了防滑條,樓梯墻面上還安裝了可供臨時休息的折疊椅,助力老人安全上下樓。同時,為了滿足老年人的休閒娛樂需求,還在小區空地設置了休閒長廊。
一個個細心、暖心的小設計,不僅消除了老舊小區的安全隱患,還串聯起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場景,補齊了小區設施、服務短板。談起小區裏的新變化,陸小林豎起大拇指:“這些小改造大大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真正把實事辦到了我們的心坎裏。”
玉林市氣象局小區的舊貌換新顏,是我區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工作的縮影。近年來,南寧市江南區南南鋁生活區、梧州市長洲區福興花園小區等相繼開展改造,廣西大量老舊小區“逆齡”蛻變,居民幸福“舊地升溫”。
據介紹,近年來,我區圍繞“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大力推進社區等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和城鄉環境無障礙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區共有109個城鎮老舊小區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截至目前,全區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築、房屋建築、市政道路、公共交通設施等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100%。
2 便捷生活一鍵直達
“我家住7樓,以前每次回家上樓都需要花將近10分鐘,累得氣喘吁吁的,更別説拎點重物了。現在只需按下按鍵,不到20秒就能到家,省時又省力。”家住南寧市江南區榮和新城的業主戴萍説。
今年70歲的戴萍告訴記者,由於年事漸高,上下樓梯愈發吃力,她曾經不得已搬離居住了10多年的榮和新城,在周邊租了一套低樓層房子生活了5年多。直到電梯加裝完畢,她才重新搬回來。
上下樓是小區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後一步。在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不僅增強了老舊住宅的“生命力”,也承載了居民滿滿的幸福感。
“我父親今年快80歲了,前幾年有一次爬樓梯體力不支摔倒在地,從那以後父親就盡量少出門。”業主陳女士坦言,“小區電梯裝好後,父親出門散步的積極性高了許多,臉上的笑容都多了”。
“加梯工作推行以來,市民們呼聲很高,尤其是老年人。2024年就有多個老舊小區遞交加梯申請202&,還有不少老舊小區居民前來諮詢了解。”南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加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高效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梯工作,南寧市專門成立了市、城區兩級加梯辦,設立“一站式加梯專窗”高效處理相關工作,讓更多居民盡快享受到電梯帶來的便捷生活。
目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已發布《全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方案(2023—2027年)》,進一步規範和優化了加裝電梯實施範圍、程序,明確資金補助、政策減免等方面利民措施,按下了加梯工作的快進鍵。
如果説,加裝電梯是老舊小區為適應居民生活需求前進的一大步,那麼“去老換新”則為老年人&&平安更添了一份保障和安心。
“原來的舊電梯經常發生故障,乘坐時經常擔心被困在電梯轎廂裏。現在換了新的電梯,平穩、安全,噪聲還小。”今年2月,南寧市銀杉社區在水一方小區迎來了首批電梯更新項目驗收,業主黃女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廣西建凱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在水一方項目經理丁建華告訴記者,從着手組織申辦到首批電梯驗收,在水一方小區實現首批電梯更新僅用了不到3個月,“在這期間,業主們都期盼著項目早日完工,尤其是一些老年業主,經常來詢問施工的進度情況。”
據悉,2024年廣西獲國家批復的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共有1106 &,約6萬餘戶家庭受惠,目前獲批電梯已全部完成表決和簽約,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當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既有多層住宅加梯工作列為適老化改造建設的關鍵環節,並以推進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為契機,積極推進電梯更新改造。2024年全區共加裝電梯299&,更新老舊住宅電梯1102&,有效破解老年人上下樓難題,助力居民“一鍵直達”家門口。
3“物業+養老”讓服務有溫度
“我在這裡已經租住了五年,租金便宜、生活便利,小區物業服務還很細緻,讓我能安心養老。”2月28日,在南寧市青秀區惠民安居·仙葫苑小區的物業服務中心,今年74歲的租戶黃殿軍正在辦理續租手續。
據了解,南寧市青秀區惠民安居·仙葫苑小區是一個為保障住房困難群體開發的公租房項目,小區內有772戶為老年人家庭。
如何使老年人居家養老不僅住有所居,更能宜居優居?作為離住戶最近的、最熟悉的“鄰居”,物業成了老年人安居養老的“守護者”。
“黃叔,最近是不是瘦啦?要好好吃飯啊!”“王阿姨,最近回南天,地面滑,小心摔跤。”每天,仙葫苑小區物業客服主管楊蓮都會抽出幾個小時穿梭於各個樓棟,細心關照着老人們的生活。小區裏的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是她和同事們的重點關注對象。
楊蓮介紹,小區物業推行了多項適老化服務,不僅提供租金收繳、房屋維修、醫療救助等公共服務,還建立了紅色黨群物業服務中心,為獨居老人等保障對象提供日常探訪、生活照料、輔助出行等針對性服務。
此外,為了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及居住安全,南寧市公租房小區運營方南寧城投集團為南寧市本級各公租房小區200多戶住戶安裝了“一鍵呼救”設備,該系統24小時連接小區物業監控室,確保住戶有突發狀況時能夠第一時間&&到物業值班人員,以便獲得及時救助。
近年來,廣西眾多社區積極探索推廣“物業+養老”模式,精準對接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日間照料、助餐服務、醫養康護、文娛休閒等眾多服務,逐步構建起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通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最後一公里”,使老年人能夠享有“身邊、家邊、周邊”的高質量養老服務。
在南寧市西鄉塘區民族苑小區的“物業+養老”服務活動中心,老人們在體驗理療按摩、足浴、艾灸等保健項目。“社區為我們定制理療套餐,還提供醫學理療、養生等方面的專業建議和幫助,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醫療護理服務。”住戶覃女士稱讚道。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下一步,我區住建部門將結合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完整社區試點等工作,推動各類養老服務資源接入社區,努力提升社區宜居水平,切實增強老年住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郭亞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