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半個世紀的愛心接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2/14 09:00:18
來源:新華網

持續半個世紀的愛心接力

字體:

  “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是食糧,密林中安家(打一動物)”2月12日,在南寧鐵路公安局南寧公安處賓陽站派出所大院裏,14歲的張何花帶着弟弟妹妹一起,跟民警哥哥看著院子裏樹上一個個小燈籠上挂着的燈謎紙條,一條接一條猜燈謎,大手牽小手,歡聲復笑語。

2月12日,在南寧鐵路公安局南寧公安處賓陽站派出所,民警和張何花5姐弟一起猜燈謎。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張何花姐弟家住廣西南寧市賓陽縣黎塘鎮吊塘村,他們父親因病已經離世,母親常年住院治療。2023年6月,賓陽站派出所了解他們的情況後,決定將他們列為幫扶對象,日常組織民警為他們義捐物品資金,登門或請他們到派出所關心交流,開展心理輔導。2月12日,派出所民警樊鴻洋一大早就開着私家車到約10公里外的吊塘村,將張何花5姐弟接到派出所來,和民警哥哥姐姐一起開開心心過元宵節。

  這是賓陽站派出所持續半個世紀愛心接力的一個小片段。1972年,黎塘站派出所(現賓陽站派出所)成立“青年學雷鋒小組”。不久,無人照料、缺衣少食的賓陽縣姚村五保戶老人姚振安,成為這個派出所的幫扶對象。平時,民警們主動照顧老人生活,過節上門探望慰問,給老人送去兒女般的溫暖。直到2001年93歲的姚振安老人辭世,民警們對這位老人的關愛29年從未斷歇。

1990年,黎塘站派出所(現賓陽站派出所)青年民警看望受幫扶的姚振安老人。(賓陽站派出所供圖)

  黃炳華是賓陽縣姚村一名治安聯防隊隊員。1994年,28歲的黃炳華在制止犯罪分子盜竊行動中不幸離世,留下老母親和三個年幼的孩子。看到黃家失去了頂梁柱,派出所“青年學雷鋒小組”挺身而出,主動擔負照顧這個家庭的重任,直到黃炳華的三個孩子長大成人。

  黃愛明是賓陽縣黎塘鎮梁村一名五保戶老人。2008年,派出所將她列為幫扶對象。平時,派出所民警利用休息時間,開車到12公里外的梁村看望這位老人,給她買生活用品,陪她聊天,幫她做家務。逢年過節,還給她帶去禮物,和她一起過節。

  2023年2月5日,元宵節。“阿婆,我們看望您來了!”時年92歲的黃愛明老人剛要起床,派出所民警秦勇就提着湯圓輕輕敲門。“大冷天,阿婆基本上是這個點才起床。”秦勇説,“我們特意選這個時間來看她,來早了怕影響她休息。”

  推門進去,民警喻戀涵趕緊坐到床邊,幫阿婆披上厚外衣,問她冷不冷。“你的手比我的手還冷呢!”阿婆這句話,讓大家笑開了花。一旁,民警黃立華燒開的紅糖水翻滾着湯圓,屋裏熱氣騰騰。當黃立華把煮好的湯圓端給老人時,她一邊吃一邊嚷嚷要民警一起吃,滿屋歡聲笑語。

2023年2月5日,在廣西賓陽縣黎塘鎮梁村,賓陽站派出所民警給黃愛明老人煮湯圓。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些溫暖故事所承載的無私與大愛,在派出所已薪火相傳半個世紀。從以前的黎塘站派出所到現在的賓陽站派出所,從1972年的“青年學雷鋒小組”到現在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這份愛心接力從未間斷。派出所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讚許,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2月12日,猜完燈謎煮湯圓,當張何花5姐弟和民警們圍着爐子一起下的湯圓煮熟後,樊鴻洋拿起勺子端着碗讓孩子們各自説想吃多少個湯圓。“我要5個”“我要8個”……樊鴻洋給張何花的三弟張洪來打了10個湯圓,“你平時能幹點,你吃10個”,孩子們一陣歡呼。窗外春寒料峭,屋裏暖意融融。(記者陸波岸)

2月12日,在南寧鐵路公安局南寧公安處賓陽站派出所,民警和張何花5姐弟吃團圓飯。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