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2月14日電(牙舉成 石舸飛)早春的綠城南寧,乍暖還寒,位於青秀區劉圩鎮的蔬菜基地大棚內暖意融融,生機勃勃。
在廣西南寧晟發設施農業有限公司蔬菜基地裏,水果青瓜、螺絲椒、彩椒等農作物鬱鬱蔥蔥,果實挂滿枝頭,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採摘、稱重、裝箱。
玻璃溫室門前佇立着LED顯示屏實時監測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風速、風向及雨量等數據,利於工作人員隨時了解溫室內情況。鋸齒形連棟薄膜溫室的設計適應地域特色,“人工蜜蜂”、可視化智能水肥機、數據智能溫控和自動補光系統等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打破蔬菜種植季節限制,還有效提高蔬菜産量和質量,畝産值可達傳統模式的4-5倍。
“我們引進山東‘六統一分’的‘壽光模式’,即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種植茬口、統一種子種苗、統一植保服務、統一品牌營造、統一市場銷售,最後開展分戶經營。聘用80余名員工,為他們帶來工作崗位和經濟效益,還傳授他們病蟲害防治、植保等先進技術。”廣西南寧晟發設施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珺介紹,公司在青秀區劉圩鎮共建設40個蔬菜大棚,其中包括39個鋸齒形連棟薄膜溫室和1個玻璃溫室,佔地面積1031畝。
近年來,為深耕現代設施農業,青秀區積極引進山東“壽光模式”,與山東壽光農業集團攜手合作打造了青秀區晟發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在劉圩鎮、長塘鎮、南陽鎮建設實用型連棟溫室蔬菜大棚面積超1000畝,選育了黃瓜、辣椒、西紅柿等近30個品種的果蔬。
在晟發長塘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塑料薄膜隔絕外界冷空氣,工人們在半人高的植株間來回穿梭忙碌,摘下的螺絲椒形如其名,狀似螺絲、表皮有褶。返鄉務工的潘秀金在蔬菜基地工作已有一年多時間,“在這裡工作,一天有120元工資,還離家近,方便照顧家裏。”她説。
“大棚種植可以精確控制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確保作物高産優質。”該基地管理員、技術員余獻祥介紹,基地日均螺絲椒産量達2000-3000斤,螺絲椒經過包裝後,當天送至廣西、廣東的農貿市場或商超,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快速對接,帶給消費者新鮮的舌尖體驗。
據了解,近年來,青秀區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目前已建成各類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共67個,其中自治區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3個,市(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5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