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求變,藤縣經濟向新而攀-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5 02/12 09:50:41
來源:廣西日報

破局求變,藤縣經濟向新而攀

字體:

  【原標題】破局求變,藤縣經濟向新而攀

  工人利用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操控生産。

  廣西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線利用智能化機器設備代替人力作業。本文圖片均由周偉武/攝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幹是不二選擇。

  千里西江,向東奔涌。西江畔的藤縣,正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實幹姿態,奏鳴出一曲高質量發展的交響樂。

  以要素為保障,藤縣的造紙業正蓬勃興起;向創新要動力,藤縣的陶瓷業華麗轉身,向“新”而行……

  2024年全縣GDP增長9.5%,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29.5%,不僅榮獲全區“縣域經濟發展成效突出縣”,也被智庫機構評定為“2024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

  耀眼成績的背後,讓人忍不住探究: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藤縣是如何逆勢上揚,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

  築巢引鳳來

  1月14日傍晚,天降細雨。記者驅車穿過藤縣綠色新材料産業園區,只見主幹道寬闊平整,直抵園區腹地,一排排現代化廠房屹立在冬日薄霧中,廠房內機聲隆隆。

  “從簽約到試生産,僅用一年多時間,這樣的速度讓我們感到驚喜。”廣西建暉紙業總經理劉明偉站在辦公室落地窗前,俯瞰廠區,難掩興奮。

  回望企業與藤縣結緣的2022年底,正值“灣企入桂”與“東融”政策紅利疊加。當時,藤縣政府部門主動上門,提出“林漿紙一體化、竹漿資源多元化”的發展規劃,邀請企業到藤縣考察。

  建暉紙業團隊輾轉多地後,最終將投資近200億元的大項目落在藤縣。

  藤縣縣委書記杜誠説:“建暉紙業選擇落戶藤縣,是對梧州市和藤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信任和支持。”

  而在企業看來,這份信任,來自於藤縣優越的地理位置、産業資源和營商環境。

  “用地審批、環評、能評等關鍵環節,當地政府協同作戰、高效推進,尤其能耗指標這一難題,在市、縣兩級的積極協調下得到解決,為我們贏得了寶貴時間。”劉明偉感慨道,“疫情期間,政府部門仍能24小時待命,跟進審批流程,這樣的服務力度,讓企業倍感踏實。”

  2023年10月,廣西建暉紙業全面啟動打樁建設;短短12個月後,工廠完成設備安裝調試並投産,刷新了同類大體量項目的“落地紀錄”。“我們採用國際領先的設計施工團隊,引入高度自動化的生産設備,再加上藤縣及時配套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才得以創造出企業與地方政府‘雙向奔赴’的效率奇蹟。”劉明偉説。

  更令企業滿意的是,藤縣山嶺遍佈、竹林豐茂,項目落地既能緩解林木砍伐指標的壓力,又可借“保底收購”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

  目前,廣西建暉紙業每天出貨量逾1600噸,訂單不斷。企業未來還計劃二期建設,帶動上萬人就業和上下游物流、服務等産業共同發展。“我們還將啟動竹漿深加工項目,瞄準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劉明偉對前景信心滿滿。

  老枝發新芽

  與造紙産業同樣紅火的,是藤縣圍繞高嶺土資源形成的陶瓷産業集群。作為國內知名陶瓷産區,藤縣通過整合原料開採、加工與製品製造各環節,構建了完善的産業鏈條。

  “藤縣擁有最優質的陶土——高嶺土,雜質少、白度高,燒成亮度和強度高,成瓷性能好,已探明的高嶺土儲量約6.7億噸。除了作為陶瓷原材料,我們正加大與高校、研究中心合作研發,引進深精加工項目,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把‘白土’變成‘真金’,不斷推動藤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藤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黃武成介紹。

  近年來,藤縣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全面推動全縣工業綠色發展。從上游原料引進,到生産車間能耗削減,再到終端産品提升,藤縣創新思維、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實施園區清潔生産,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為實現“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底蘊”內核。如今,藤縣已集聚了歐神諾、蒙娜麗莎、簡一等國內高端品牌,陶瓷産業正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陶瓷是藤縣的傳統優勢産業,其間經過了多次迭代發展,過程不可謂不艱辛。

  從附加值有限的高嶺土資源單一開採為主,到規劃建設中和陶瓷産業園,真正形成陶瓷産業集群,藤縣陶瓷産量迅速攀升,逐步提高了知名度。

  但近年來,生態環境要求和消費提檔升級,讓藤縣陶瓷也遭遇了瓶頸。

  面對困境,如何突圍?藤縣縣長蒙中平給出的答案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全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在廣西協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整齊排列的窯爐在全速運轉。“我們不僅注重規模,更注重提升産品檔次和品牌效應。”該公司經理謝志明介紹,企業一方面與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進行産學研合作,提升研發實力;另一方面加快技術革新,推廣餘熱回收、新材料應用等,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生産。

  不僅向創新要發展動能,綠色也成為藤縣陶瓷産業的鮮明底色。

  蒙娜麗莎新材料有限公司廠區負責人董軍樂告訴記者,他們屋面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已正式並網,成為廣西最大的工商業屋頂分佈式光伏項目。此項目總裝機容量為85.34MWp,覆蓋屋頂面積達64萬㎡。投運後預計年平均發電量為8166kWh,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27萬噸,減少碳排放8.14萬噸標煤。當前,藤縣已有多家陶瓷企業上馬光伏電站,屋面光伏面積超過253萬平方米,預計年發電量2.5億度以上。

  技術創新是藤縣“點石成金”的關鍵。藤縣攜手高校與科研院所共建産學研平台,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目前擁有7個自治區級創新平台,企業累計獲得各類專利100多項,多家企業參與制定行業或國家標準。藤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服務部幹部唐東源坦言:“沒有落後的産業,只有落後的技術。通過研發負離子瓷磚、防靜電瓷磚、陶瓷大板等新産品,瓷磚單價從過去每平方米10多元提升至近30元,極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目前,藤縣已簽約引進46家陶瓷及配套企業,投産企業27家,陶瓷磚年産能達4.21億平方米,佔廣西産能的47%,在全國縣級陶瓷産區中躋身前五。

  提升“含情量”

  好的營商環境如同陽光、水和空氣,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保障。如何讓企業“進得來、活得好”?

  “我們主要圍繞兩個重點:一個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個是保障項目落地要素,包括用地、用能以及金融對接。”藤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黎志才在園區巡檢時告訴記者,“只要企業面臨困難,我們就主動上門,奔着企業缺什麼就補什麼的原則去辦。”

  2023年11月,藤縣新材料産業園與鈦白化工園區間沒有道路,開發區僅用數月便鋪通了連通兩大園區的關鍵通道,為企業的材料運輸和工人通勤掃清障礙。

  在電力配套上,藤縣中和陶瓷産業園和藤縣綠色新材料産業園提前規劃建設6座變電站,構築220千伏、110千伏等多層次供電網絡,確保造紙、陶瓷、鈦白粉等各類企業享有穩定充沛的能源支持。

  “我們不僅要把企業‘請進來’,更要幫他們紮下根。”黎志才説,為了更高效地對接企業需求,開發區設立了“徵地組”和“項目建設工作專班”,縣級層面還成立“青年幹部助企”先鋒隊,定期下沉園區,及時跟進生産要素缺口和歷史遺留問題。

  廣西金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稚介紹,鈦白粉項目對環保要求嚴苛,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紅線。目前,金茂鈦業配備有完整的“三廢”治理系統和國家環保網上自動監測和監控系統,在三廢綜合利用問題上,不斷加大安全環保的整治及資金投入力度,確保三廢達標排放。2024年,他們運用先進的連續酸解技術和高效換熱(冷)技術,採用新一代新能源節能設備,對鈦白粉的煅燒、閃蒸、結晶、酸解等工序進行節能降耗改造,降低蒸汽及天然氣消耗量,減少原料的消耗,實現了節能降耗的顯著效果,“在去年的企業技改升級時,藤縣青年助企幹部還積極為我們爭取了180萬元扶持資金引進新設備,讓産能提升了30%。”

  藤縣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也讓企業發展無虞。在廣西建暉紙業廠區內,工人陳健告訴記者:“過去只能在外打工,如今在家門口就有大企業,每月收入有七八千元,還能就近照顧家人。”企業與園區的互促共生,不僅提升了經濟“含金量”,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含情量”。(周偉武 趙超 唐冬玲 梁金獎)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