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爆竹聲中龍騰舞——廣西賓陽炮龍節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2/10 08:28:31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爆竹聲中龍騰舞——廣西賓陽炮龍節見聞

字體:

  爆竹聲聲,火光閃爍,百餘條彩龍穿梭在廣西賓陽縣的大街小巷,伴着鞭炮火光,龍舞不止,一派熱鬧景象。

在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爆竹聲中炮龍騰舞。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2月8日農曆正月十一,一年一度的賓陽炮龍節如期而至。這是廣西賓陽縣一帶的綜合性民族民間節慶,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走進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在爆竹炸響的塵煙中,6條舞動的彩龍仿佛騰雲駕霧。圍觀群眾看準龍頭低垂的時機,將手中早已備好的鞭炮拋挂到龍頭龍身之上,霎時間火樹銀花。護龍隊首尾隨龍而進,火焰師將腰簍中的“火藥”順着燃燒的竹火把拋撒至空中,一團火焰飛起惹得人潮驚呼,將炮龍節氣氛推至高潮。

在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炮龍騰舞間火光閃爍。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今年的炮龍舞得很開心,大家熱情高漲我也很激動。”23歲的舞龍人王豪傑雖然年輕,卻已有十餘年舞龍經驗,“小時候個子矮只能舞龍身、後來長大些就舞龍尾,現在做隊長扛龍頭,炮龍節上都是和我一樣的年輕舞龍人。”

  炮龍舞千年,與當地手藝人默默“守藝”分不開。選取優質牛角竹、精裝裱畫龍裝……年過七旬的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鄒玉特對炮龍扎制技藝如數家珍,“扎制炮龍是一個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手工活,一條栩栩如生形態逼真的炮龍需要的是多年磨練下來的真功夫。”鄒玉特説。

  在傳承中不斷推陳出新,是賓陽炮龍穿越古今的密碼。為龍眼裝上手電筒來代替“墨水點睛”的古法,舞龍時,龍眼光芒四射,目光如炬;在炮龍顏色上下功夫推出黑金龍和紅金龍,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也寓意着吉祥與繁榮。

廣西賓陽縣炮龍文化廣場人頭攢動,眾多當地百姓和游客參加炮龍節。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如今的賓陽炮龍節不僅是當地人的狂歡,也吸引外地游客一探盛況,“以前只是聽説過,今天第一次現場體驗真的很震撼。”來自廣西崇左市的游客韋舒靜一邊説,一邊將現場錄製的視頻發到家庭群裏,和家人一起分享這場視聽盛宴。

  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潛心扎龍、奮力舞龍的景象年復一年地在賓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記者王楚然)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