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蠶織就致富新“絲”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1/31 08:58:12
來源:廣西日報

桑蠶織就致富新“絲”路

字體:

  【原標題】桑蠶織就致富新“絲”路

  “入口清香、回味甘甜,讓人心曠神怡!”1月30日,正月初二,在凌雲縣下甲鎮平懷村,沸水傾注,霧氣升起,茶葉輕舞,村黨總支書記張桂林泡了一壺桑葉茶款待返鄉探親的親友,親友鬱美慧抿了一口,不禁讚嘆。

  聽到誇讚,張桂林喜上眉梢,抬手指向窗外不遠處的桑園:“這桑葉茶是用我們自己地裏種的桑樹生産出來的,桑葉除了養蠶、制茶,還能變出其他花樣,等會兒我再煮點桑葉掛麵給你們嘗一嘗!”

  桑園冬伐過後,只剩下短短的樹杈,卻蘊含生機。平懷村脫貧戶勞興爽在春節前選擇晴好天氣完成了修剪整枝。

  “將枝條、落葉及時清除出園,就能減少病蟲害發生。我去年種桑10多畝,銷售蠶繭收入約8萬元。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越過越好。”勞興爽臉上笑開了花。

  凌雲山地面積佔縣域面積93.6%,山多土薄,水少難存,自然條件惡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近年來,當地除了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産業,還對桑資源的多元化利用進行探索,構建“桑葉養蠶—桑葚採摘—桑果制酒—桑枝育菌—蠶繭制絲—桑園造景”産業鏈。目前,全縣桑園種植面積11.65萬畝,約佔百色市的20%。

  “春季若遇寒冷天氣,可以採取熏煙、覆膜、施有機肥等措施應對……”春節前夕,凌雲組織農技團隊下鄉開展桑蠶實用技術培訓。該縣經濟作物中心副主任黃和雨介紹:“我們成立縣桑蠶技術服務平台,引進智能化自動控制養蠶設備,推廣配套方格簇自動上簇、漏空透氣育蠶等技術,提升了養蠶生産效率。”

  桑蠶織就致富新“絲”路。在凌雲,有3.5萬名群眾像勞興爽一樣通過種桑養蠶實現增收。當地按照“核心帶動、多點呼應、主輔結合、一區多園”的規劃,建成總面積達7000余畝的古絲綢桑蠶産業核心示範區1個、標準化桑蠶産業示範園3個,輻射帶動全縣農業産業轉型升級。

  大石山區的群眾種桑積極性愈發高漲,凌雲桑園面積逐年擴大。廣西凌雲羽騰制絲有限責任公司今年初為農戶免費發放桑苗1.5萬株,前往領取的群眾絡繹不絕。“我們從蠶農手中收購蠶繭,加工成白廠絲、絲綿被、紡織品等産品進行銷售,企業去年産值達2.46億元。”該公司總經理朱建坤説,當地的蠶繭品質好,産品主要銷往廣東、江蘇、浙江等地。

  平懷村土特産展銷廳裏,桑果汁、桑果酒、桑果乾等系列産品整齊擺放。“展銷廳設有直播間,我們抽空直播賣土特産,去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張桂林介紹,年産2000噸的桑果酒生産線在平懷村投産,年産值兩億多元。此外,在泗城鎮建成的凌雲縣蠶桑生物科技現代産業園生産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也開始投入市場。

  一桑多用,持續拓展延伸産業鏈,讓更多的農戶享紅利,有奔頭。

  從種桑養蠶、繅絲織布,到食品、飲品深加工,再到桑文化旅游,凌雲蠶桑産業正在由“栽桑養蠶”向“栽桑養人”,“單一利用”向“多元開發”轉變。如今,全縣農旅融合發展園區有20余家,年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凌聰 牙宏威)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