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增速保持第一方陣的密碼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國光産業園生産線上,工人正在組裝音響。 梧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李燦明/攝
嶺南名城梧州,發展動能澎湃。
數據顯示:2024年,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6.7%左右,産值增長貢獻率排全區第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左右,産值和增加值增速、工業投資總量均排全區第三;獲評自治區工業高質量發展成效評價一等獎。工業成了梧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2024年,梧州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同比增長7%左右,有望實現增速繼續保持在全區第一方陣目標。梧州成為廣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走訪梧州,只見産業園區內機器高速運轉,資源循環利用、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築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五大支柱産業串珠成鏈、集聚發展;而在企業內部,數字化管控一體化智能系統精準把控産品質量,超薄純鈦板卷和中寬幅複合不銹鋼卷紛紛下線,填補了廣西相關産業空白……
一幕幕火熱的生産場景,透露出梧州保持經濟第一方陣的密碼。
聚焦優勢産業補鏈延鏈
年關將至,梧州各園區企業卻未停歇,生産線高速運轉,機器發出陣陣轟鳴,全力以赴趕訂單、忙生産。
在梧州臨港經濟區,梧州市鴻圖精密壓鑄有限公司熔煉車間內,一塊塊銀色鋁錠從自動化生産線上滑出;梧州市毅馬五金製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滾滾熱浪迎面撲來,一卷卷法蘭毛坯從生産線上不斷下線。
與此同時,潯江之畔,梧州港藤縣港區赤水圩作業區碼頭,卡車往來穿梭,船舶卸下原材料、裝上新産品,揚帆啟航。
這一派繁忙景象表明:依託西江黃金水道,梧州市的高端金屬新材料和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集聚成效明顯。
近年來,梧州市深入實施産業園區整合改革,將原有市級7個産業園區合併為梧州臨港經濟區、長洲不銹鋼製品産業園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三大工業園區。
在各項有力舉措的推動下,梧州臨港經濟區初步建成“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終端産品及貿易”一體化、上中下游企業相互銜接配套的資源循環利用産業鏈條,實現園區內全産業鏈閉路循環,再生資源年處理能力超690萬噸。梧州臨港經濟區成為廣西循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向着打造千億元産業園區進發。
翅冀鋼鐵精品高效鋼材生産項目三套生産系統全線投産,帶動了源泰德潤鋼管加工等一批上下游配套項目落戶,高端金屬新材料産業集群正加速形成。2021年以來,該市高端金屬新材料産業年産值年均增長率超70%。
記者了解到,梧州市錨定“再造一個工業梧州”奮鬥目標,&&“1+7”系列文件,聚焦資源循環利用、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築材料、食品醫藥、電子信息五大支柱産業,全力推動優勢産業集聚。2024年,五大支柱産業産值同比增長17.3%,産業鏈條不斷延伸,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逐步崛起。在梧州市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內,60條生産線高速運轉,日均生産音響喇叭30萬隻。“2024年,我們加大了産品的研發力度,生産線比2023年增加了50%,産能提升讓我們的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升,順利實現2024年的預定目標。”該公司行政副總經理余盛傑的自豪感溢於言表。
據統計,2024年,梧州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84%,同比增長19%,成為該市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
聚焦高端智能綠色發力
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梧州給出的答案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衝鋒。
在梧州市金海不銹鋼有限公司120萬噸不銹鋼固溶及製品綠色生産車間,不銹鋼帶經過退火、酸洗等工序後,褪去灰黑色的表皮,穿上啞光銀白色的外衣,一捆捆高品質不銹鋼卷“走下”生産線。
得益於生産線的數字化改造,金海公司生産全流程實現了精準管控。“只需六七分鐘,一卷重約10噸的白皮鋼卷就完成了生産流程下線,生産線操控只需要5個人,生産效率是傳統生産線的5倍。”生産線負責人説。
金海公司是梧州市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代表性企業。近年來,該公司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採用數字化技術在訂單、生産、運維、銷售等方面進行有效銜接,實現“産銷一體、管控一體、業財一體”,經濟效益明顯。2024年,該公司産值突破百億元。至此,全市累計産值百億元企業達到5家。
梧州市堅定推動産業“智轉數改”,實施科技“尖峰”專項行動,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升級,取得豐碩成果——
金海不銹鋼、宏勝陶瓷獲得國家級數字化轉型貫標星級評估認證;全市13個數字場景方案列入廣西優秀案例;新增廣西智能製造標杆企業1家、數字化車間4個。
據統計,梧州市組織5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智改數轉”診斷全覆蓋工作,完成率100%,排名全區第一。
向“新”攀升,向“綠”而行。在推動産業升級過程中,梧州更注重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同。
長洲不銹鋼製品産業園不斷提升設備節能降碳減排和環保設施的處置能力,引入環保管家第三方專業環保管理機構,實現了不銹鋼園區環境管理在線監控,從源頭控制到末端治理全過程治理,促進不銹鋼園區綠色轉型。園區內的永達鋼鐵公司,通過實施100噸量子電弧爐項目,大量節約能源消耗。2024年,該園區獲得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
通過持續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從工藝、設備到碳排放全面推動企業技術升級,梧州市開啟了綠色轉型的新篇章。2024年,該市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自治區級綠色工廠5家、自治區級綠色園區1個。
聚焦優勢資源做大做強
近日,蒼梧縣黑石六堡茶源博園古茶園廣場、雲山棧道觀景&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成為當地又一個獨具特色的茶文旅旅游勝地。據了解,該項目的29個子項目,包括黑石農業基地、茶葉加工存儲車間和數字化茶園等,均已順利建成,為六堡茶産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六堡茶的原産地、主産區,梧州正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打造廣西千億元茶産業“半壁江山”。
該市以全産業鏈的視角,聚焦原産地、原種茶、原工藝和茶苗、茶園、茶企、茶師、茶市、茶城的“三原六茶”發展思路,系統推動六堡茶産業高質量發展,梧州六堡茶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發展取得新突破。
2024年,梧州生態茶園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如火如荼開展,新建茶園遍地開花,增長率達28.28%。截至目前,梧州市的茶園總面積已達40萬畝,這些茶園不僅為鄉村增添了綠色與生機,更成為推動梧州經濟發展、帶動茶農致富的新引擎。
梧州歷史悠久,數千年的發展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去年,廣西文旅發展大會在梧州召開,帶動梧州嶺南歷史文化再度火熱出圈。
最具嶺南風情的建築物——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萬秀區,萬秀區區長易潔介紹,隨着文旅發展大會的召開,騎樓城得到修繕提升,吸引大批游客前來玩游,去年接待游客12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1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和20%,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及旅游消費額,同比增長均超20%。
據介紹,梧州正錨定打造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目標,加快推進文旅産業項目建設,持續擦亮“嶺南風情、茶船古道、紅色搖籃、名人文化”四張名片,推動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5630.87萬人次,同比增長20.04%;實現旅游消費516.5億元,同比增長23.2%。
西江潮涌,乘勢而上。如今的梧州,正不斷深化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牢牢把握“穩”與“進”、“破”與“立”、“質”與“量”的關係,勇敢競逐新賽道,探索塑造新優勢,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動能。(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趙 超 梧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蒙敏瑩 實習生 呂思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