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人工智能推動生産力深層次變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數字新質生産力培育行動。落實“人工智能+”行動,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創新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展智能終端産品。
“人工智能的發展給廣西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我們應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産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自治區政協常委、防城港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洪波對人工智能産業在廣西的發展充滿期待。他&&,廣西培育認定了南寧、桂林、北海、柳州4個數字經濟示範區,並建成一批重點園區,聚集了一批從事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具備了人工智能技術和産業快速發展的“土壤”。
作為一名來自製造業的人大代表,桂林君泰福電氣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主任耿瀟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感觸很深。他&&,人工智能技術能為工廠運營提供專業化的數據分析,提升效率。通過物聯網技術和預測性維護技術,人工智能還可以進行設備監測和維護工作,預測潛在故障。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廣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後。”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讓桂林信息科技學院董事長羅欣委員很是提氣。他建議廣西加快編制未來信息産業發展規劃,推動智能終端、新型顯示等電子信息製造行業布局智能可穿戴設備、VR頭顯等升級迭代。
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廣西的發展應用,人才是基礎支撐。“要推進人工智能人才的能力素質培養,産教融合是關鍵。”南寧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院長馬駿委員建議,廣西高校應與區內外頭部人工智能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爭取打造産教融合實訓基地。通過開展雙師型教學,讓企業的技術專家走進課堂教學,學校教師到企業進行挂職鍛煉,更好培養符合産業發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見習記者 付瑋燁 記者 沈程)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