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月4日電(楊馳、曹帥)2024年,中國電信廣西公司緊密圍繞壯美廣西建設目標任務體系,主動融入和服務保障“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安全可信、屬地化支撐服務等優勢,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數字新動能,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貢獻電信力量。
凝心聚力 構築數字廣西底座
走進位於南寧市五象新區的中國電信東盟國際信息園數據中心機房,一排排服務器整齊排列,不間斷地提供算力支持。來自各地的海量數據,通過高速網絡匯聚於此,經過計算、存儲後再“按需分配”傳向八桂大地。
中國電信東盟國際信息園數據中心是廣西電信打通“數”動脈,織就算力一張網的生動案例。2024年該數據中心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A級數據中心等級證書,為國標最高等級。

近年來,廣西電信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面向東盟的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和算力中心建設工程,緊貼“兩軸、一區、一帶”空間布局,打造適應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的雲網基礎資源布局。目前已完成以桂林、柳州、南寧、欽州為中軸,南寧、柳州為雙核,14個設區市部署“一城一池”,30多個縣份建設邊緣數據中心的“一軸雙核多點”的算力布局,構建同城1毫秒、全區5毫秒超低時延算力圈。
截至目前,中國電信有線寬帶網在廣西實現全網千兆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千兆光網覆蓋。同時,廣西電信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提高5G深覆蓋,全年完成新建5G基站10322個,累計建成5G基站55398個。

融合聚變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
廣西電信持續完善“1+1+M+14”科技創新研發工作體系,通過專業研發、市級研用的協作模式,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2024年開展超400項研發項目攻關,總體研發投入較2023年提升22%。全年累計獲得19件專利授權,新增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57件。

在成果推廣方面,廣西電信積極推動“專業化運營+平台化交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在公司內部,實現研發成果從研發主體向跨區域跨機構的運營主體、應用主體及推廣主體高效流通;在外部,實現城市安全運行監測平台、村村享數字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天翼大喇叭應用平台等産品及平台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數智化服務。
2024年,廣西電信IPTV榮獲2023年度中國智能視聽與科技創新産業“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雲聚數轉青年創新工作室”被認定為廣西第二批“廣西青創空間”集體、擁有多名集團級技術專家的李光強勞模創新工作室揭牌成立……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相繼落地,成為廣西電信建設科技型企業的生動實踐。
“我們聚焦網絡、雲及雲網融合、人工智能、量子安全等技術方向,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基地,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培育科技人才,積極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和創新平台建設,推動形成從技術到産品再到産業的循環。”中國電信廣西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志芳説。
主動融入 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廣西電信依託豐富的雲網資源、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構建産業數字化發展新模式,全面推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積極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通過建立數字政府服務能力體系,打造業內領先的政務數據服務、核心平台及特色應用,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在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5G+AOI-AI系統應用於質檢環節,誤報率由0.5%降低到0.01%;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生産車間,5G AGV小車上線後,企業整體自動化率從30%提升到80%以上,運行成本降低20%;在柳工生産基地,運用厘米級精確定位、360度環繞感知、雲平台實時監控等技術,無人駕駛電動裝載機可實現運行誤差不超過10厘米……這一幕幕場景,正是廣西電信5G“智”造工廠的生動寫照,助力柳州實現數智創新。
在數字鄉村、智慧社區建設中,廣西電信參與10個地市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領域應用場景建設。在全區打造超過2000個智慧社區樣板,積極研發多樣化的智慧産品,通過智慧化綜合化解決方案,創新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風勁帆滿海天遠,昂首闊步新征程。廣西電信將繼續勇毅前行,擔當實幹,為廣西高質量數字經濟、高品質數字社會鋪設“數智路”,為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作出更大貢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