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珠高鐵南玉段開通運營——廣西:市市通高鐵-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5 01/01 10:08: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南珠高鐵南玉段開通運營——廣西:市市通高鐵

字體:

  2024年12月30日9時03分,冬日晨曦映照在動車組列車上,G5514次列車從廣西玉林北站發出。當日,南珠高鐵南寧至玉林段正式開通運營,隨着玉林結束不通高鐵的歷史,廣西邁入“市市通高鐵”時代。

  2013年12月,桂林到北京首趟高鐵列車正式發車,廣西成為了全國首個開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11年後的12月,廣西高鐵再啟新篇,成為了全國首個實現“市市通高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2024年12月30日,工作人員和乘客在廣西玉林開往南寧的列車上合影。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廣西最大僑鄉圓夢高鐵

  “‘家族群’沸騰了,盼來了家鄉的大喜事。”僑眷封家海説,手機裏“中馬兄弟姐妹群”裏慶祝“表情包”鋪天蓋地。

  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鐵南玉段正式開通運營,封家海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遠在馬來西亞的親戚。時速350公里的高鐵開到了家門口,封家海説,以後家人們從馬來西亞回玉林老家,兩天縮短至半天。

  玉林地處桂東南,是廣西最大僑鄉,有海外華僑及港澳&同胞220多萬人。

  早在唐宋時期,這裡便是“鹽利所在,舟車之會,巨商富賈於此聚居”的“嶺南都會”。

  封家海説:“高鐵開通提升了玉林交通便利性,讓在外拼搏的老鄉們看到了家鄉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潛力。”封家海就是返鄉創業的一員。

  2023年8月,玉林把推動玉商玉工回歸作為全市“一號工程”。截至2024年11月3日,共引進玉商回歸項目454個,總投資900.75億元。

  全長193公里的南珠高鐵南玉段的開通,讓玉林邁入“高鐵時代”,廣西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南寧、玉林實現高鐵直通。南珠高鐵更是廣西第三條直通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鐵路。

  南珠高鐵南玉段開通,標誌着玉林老百姓心心念念的“修機場、造海港、通高鐵”這三件大事,全部從夢想變為現實,玉林市委書記王琛&&,高鐵的開通,將為玉林聯動“兩灣”、向海圖強、開放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高鐵架起各族群眾“連心橋”

  廣西有壯、漢、瑤、苗、侗等12個民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2014年12月,貴廣高鐵開通,三江侗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通高鐵;

  2023年8月,貴南高鐵開通,我國唯一毛南族自治縣步入“高鐵時代”;

  2023年12月,防東鐵路開通,我國唯一的海洋少數民族京族聚居地廣西東興市結束“地無寸鐵”時代……

  在廣西,飛馳的高鐵,穿越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串聯起了沿線的民族風情和自然山水。

  年關將至,各地年味漸濃。在廣西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嫋嫋炊煙中的風雨橋,等待着歸家的游子,期盼著遠方的客人。

  酸魚、酸肉、手抓糯米飯……餐館老闆吳愛仙忙並快樂着,每逢節假日她所在的侗寨,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品嘗她親手製作的“百家宴”。

  “這些美味珍饈,原來只是深藏大山的年節佳肴。”吳愛仙説。2014年,隨着貴廣高鐵開通,三江融入貴陽、廣州、南寧、重慶、昆明等城市“2至5小時旅游交通圈”。

  高鐵開通後,三江程陽八寨迎來了大量游客。開餐館、做民宿、唱山歌……深山裏的群眾不僅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我們最開心的是,各地的游客喜歡我們的美食,大家能一起手拉手唱歌跳舞。”吳愛仙説。

  自高鐵開通以來,三江游客呈幾何倍數式增長。三江侗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羅如芹説,當地游客量從2014年的171萬人次,增長到2024年的1000萬人次。

  數據顯示,今年,廣西高鐵旅客發送量將突破1.3億人次,創歷史新高。

  如今,廣西實現區內高鐵相鄰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首府南寧去往區內所有地區3小時通達的“1至3小時城際高鐵交通圈”。依託高鐵網絡的完善,廣西實現了“高鐵+文旅”深度融合,架起了各族群眾溝通交往的“連心橋”。

從路網末梢到區域樞紐

  廣西位於祖國西南邊陲。2013年以前,全自治區鐵路運營里程僅3194公里,大多為單線非電化普速鐵路,列車時速最高120公里,被稱為全國鐵路“路網末梢”。

  廣西是我國西南岩溶集中分佈區的南部核心地段,不穩定的岩溶地質、藏匿深處的溶洞溶腔、橋隧比高等成為“行路難”的阻礙,也是廣西鐵路建設者們面對的挑戰。

  遇水架橋、逢山開路。如今,“市市通高鐵”的背後,是鐵路建設者們用智慧和艱辛邁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南珠高鐵南玉段是廣西自主投資建設的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橋隧比高達85%,三次橫跨鬱江、邕江,卻實現了通過跨江大橋不減速。

  中鐵十一局南玉鐵路項目經理王燎原介紹,六景鬱江特大橋是目前國內高速鐵路最大跨度的鋼混部分斜拉橋,首次將橋型擴展到300米級以上。項目攻克了“千噸級”梁段懸臂施工及鋼—混結合梁施工中設備轉換難題,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零起步,一路增至2400多公里,如今廣西高鐵已實現通達所有設區市,鐵路網絡總規模近6000公里。

  國鐵南寧局建設部副主任李繼軍説,11年來,廣西鐵路建設成為歷史上鐵路建設投資最多、建成規模最大、發展成果最明顯的時期。

  高鐵的發展還極大釋放了貨運通道能力。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中越班列運行從最初“一條線”延展成“一張網”,並無縫銜接中歐班列,廣西成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重要交通樞紐。

  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劉可説,新時代新征程,廣西將加快形成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關鍵支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實現更高水平出行服務,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在八桂大地更快實現。(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露緣 林凡詩)

【糾錯】 【責任編輯:牙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