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兒童廣播劇《散落的紅星》在中國之聲全國首播
播出時間為12月24日至25日每天00:30—1:00
兒童廣播劇《散落的紅星》海報。
今年是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發生90周年,也是廣播劇誕生100周年。為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南寧市委宣傳部指導,南寧市融媒體中心、漓江出版社、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兒童廣播劇《散落的紅星》,於12月24日至25日每天00:30—1: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記錄中國》欄目全國首播。
《散落的紅星》改編自李時新的紀實文學作品《重生——湘江戰役失散紅軍記憶》,聚焦於長征這一宏偉主題,選取紅軍長征途經廣西的一段歷史,通過現代性敘事手法,呈現新時代的“宏大敘事”,重現了紅軍在湘江戰役中浴血重生的壯烈場面。該劇以湘江戰役中失散紅軍劉小保誓死守護軍旗的英勇事跡為主線,敘述其後代劉欣欣在一次意外中“重返”戰場,與少年時期的劉小保、毛八子等紅軍戰士並肩作戰,投身湘江戰役的動人故事,再現了紅軍戰士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展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
《散落的紅星》自策劃初期便受到高度重視。製作團隊致力於尊重歷史真實,遵循藝術創作規律,親赴興安、全州、灌陽等地,深入探索湘江戰役的歷史背景和感人故事,力求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劇本創作上,製作團隊獨具匠心,採用交織性敘事結構,以“小切口”闡述“大道理”,巧妙地將現實中一面收藏於廣西博物館的紅軍軍旗作為線索,與原著中失散紅軍的故事相結合,講述主人公的英勇事跡。這種敘述方式使得歷史內容與現實敘述相互呼應,賦予故事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現代感和感染力。為了確保劇本質量,製作團隊進行了六次反復打磨與修改,精益求精,從而可以更真實、更生動地呈現那段革命歲月的傳奇故事。
該劇秉持幫助青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創作理念,通過有細節、有溫度、有感情的失散紅軍故事,讓當代青少年兒童走進紅軍歷史,感受長征精神的生生不息,自覺從黨的光輝歷程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激發昂揚鬥志,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該劇以藝術呈現與時代表達回望崢嶸歲月,不僅是一次深刻而富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愛國主義思想傳播活動,更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實踐。
後續,兒童廣播劇《散落的紅星》還將在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杭州廣播電視台,以及南寧市融媒體中心、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桂林市融媒體中心等區內主流媒體的廣播頻率播出。此外,還將上線“學習強國”學習&&、雲聽、掌閱App、喜馬拉雅等新媒體&&。(黃鳳媛 何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