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效途徑-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2/19 09:57:36
來源:廣西日報

廣西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效途徑

字體:

【原標題】綠水青山顏值更高 金山銀山成色更足——廣西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效途徑

廣西大力發展綠色能源,促進能源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圖為碧海藍天間的防城港紅沙核電站。(自治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提供)

  線下5000人、線上超百萬人,80家企業共同奔赴一場生態盛會。2024年12月13—15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等8個廳局在南寧舉辦“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主題活動。

  這是全國首個以“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主題的展覽活動,也是廣西首次全方位展示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踐探索成果的主題展。本次活動通過直播帶貨、網紅現場表演等形式推介展示,廣大市民線上線下踴躍參與。

  近年來,廣西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效途徑,為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積蓄澎湃的發展動力。

  夯實綠色基底 厚植生態環境優勢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不斷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廣西堅決扛起保護好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2024年6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正式施行,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加強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補齊綠色發展短板,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讓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

  今年1—11月,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5%,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2.9微克/立方米。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8.2%以上,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中,廣西有5個市進入全國前十,其中柳州市排名第一。近岸海域水質優良。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目前全區累計創建生態文明示範區2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19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6個);持續深化對外交流合作,連續成功舉辦13屆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凝聚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共識;積極參加國際性環境會議及交流活動,在國際舞&講述美麗廣西故事,不斷擴大環保“朋友圈”。

  連續16年年均植樹造林3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三。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土空間格局,截至2024年10月底,已完成投資37.79億元,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8.56萬公頃。

  目前,廣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位居全國第三,223處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9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82%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野生高等植物種數突破萬種。布氏鯨、中華白海豚、東黑冠長臂猿等珍稀動物頻現。白頭葉猴保護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

  一系列政策和舉措的落地實施,不斷厚植廣西生態環境優勢,為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積蓄澎湃的“綠色動力”。

  堅持“兩山”理念 發展壯大特色生態經濟

  堅持“兩山”理念,認真念好“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八字真經,積極拓寬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服務壯大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農業大省(區),廣西將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引領,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大力培育農業綠色品牌,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成功升級打造了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多個千億元産業。2024年前三季度,全區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增速排全國第10位。

  來賓市緊緊圍繞“一根甘蔗”建鏈延鏈強鏈補鏈,聚力打造甘蔗全産業鏈,成為利用蔗渣生産環保餐具最大基地、全國最大冰糖生産基地。目前,來賓糖産業已發展形成食糖、造紙、可降解餐具、酵母及其抽提物等年産值超百億元的制糖綠色循環綜合利用産業鏈。

  梧州市聚力做大做強六堡茶産業,形成茶興農、茶興市、茶綠山的綠色發展新路子,茶産業帶動當地31萬村民增收致富。

  橫州市茉莉花等12個品牌入選2024年中國品牌價值區域品牌,入選品牌數量全國排名第二,品牌總價值達906.8億元。

  雨量充沛、光熱充足,林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特色優勢明顯。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重點集體林區,廣西擁有全國最大的人工林、最多的國家儲備林,林草産業總産值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2024年有望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規模。

  有“中國南方板材之都”美譽的貴港市,積極推動綠色發展,木材加工産業産值持續多年穩居廣西首位。近期,貴港市港南區人造板材重點行業整體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項目通過國家級清潔生産審核評估,為全國人造板行業的清潔生産審核創新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管理規範。

  玉林市被譽為“中國南方藥都”“南國香都”,目前正在積極打造世界香料之都、全國中藥材中心。該市擁有全國最大、品類最全的香料市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460萬畝、香料種植面積350萬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27個,國內80%、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香料在此集散。

  海洋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廣西擁有大陸海岸線約1600公里,漁業、旅游、油氣、礦産、海洋能等資源十分豐富。

  欽州大蠔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綠色健康,素有“海底牛奶”之稱,是欽州四大名優海産品之一;北海生蠔、合浦南珠等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産品;防城港海藻原漿等地方特色産品遠銷區內外……近年來,廣西堅持向海經濟産業集聚化、集群化、差異化發展方向,産業發展基礎更加紮實,層次不斷提高。2023年廣西海洋生産總值2568.4億元,同比增長9.3%,海洋經濟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24.2%,成為拉動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藍色引擎。

  此外,在生態工業方面,廣西深入實施工業強桂戰略,大力推進工業振興,做好“原字號”“老字號”“新字號”“外字號”四篇強産業文章,推進億元以上補鏈強鏈延鏈項目超3700項,新增鋼鐵、有色金屬、食品加工等3個3000億級産業,石化化工、電力、造紙與木材加工等3個2000億元級産業,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等10多種産品産量居全國前十。

  在南寧,比亞迪、多氟多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投産,南寧市已成為全國新能源電池重要的生産基地,首次入圍中國新能源産業集聚度城市50強。

  在柳州,一碗螺螄粉“嗦”出大産業,“柳州螺螄粉”獲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熱銷28個國家和地區;五菱星光榮獲中國首張道路車輛産品碳足跡等級標識證書,“五菱”“柳工”入選2024年度《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研究報告榜單,品牌價值分別為396.28億元、153.74億元。

  在百色,已探明鋁土礦儲量達7.34億噸,遠景儲量10億噸以上,佔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目前,該市新型生態鋁産業産值已突破千億元,産值佔廣西鋁産業80%以上,獲評2024年度廣西先進製造業集群。

  在河池,好山好水為當地打造名優白酒、優質飲用水品牌奠定基礎,丹泉酒、九千萬礦泉水、巴馬麗瑯礦泉水等深受市場青睞。

  在賀州,從石材開採到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碳酸鈣綠色生態循環經濟産業發展模式得到業界公認,成為全國知名的“重鈣之都”“崗石之都”。

  推進生態産業化 文旅新業態蓬勃發展

  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長壽資源豐富,擁有淳樸、開放、包容的人文旅居環境,發展旅居養老産業大有可為。

  近年來,廣西積極整合生態優勢、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長壽文化、邊關風情等特色資源,生態旅游、康養旅游等新業態發展良好,産業規模迅速擴大。隨着長壽養生旅游目的地建設穩步推進,“壯美廣西·長壽福地”品牌不斷打響,廣西已成為全國最具吸引力的康養旅游目的地之一。

  目前,廣西有“世界長壽之鄉”4個(巴馬、樂業、浦北、上林)、獲“中國長壽之鄉”命名的縣(市、區)37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個(陽朔遇龍河、大新明仕、北海銀灘、桂林雁山),國家生態旅游示範區3個(柳州市大龍潭風景區、賀州姑婆山國家生態旅游示範區、崇左大新大德天景區),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21個、中醫藥健康旅游示範基地40家、森林康養基地42個、溫泉康養基地28個、職工療休養基地98個。桂林山水養生、巴馬長壽養生、北部灣濱海度假養生、西江壯瑤醫保健養生等康養旅游線路亦成為網紅打卡地。

  2024年前三季度,全區累計接待游客7.6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7%,實現旅游收入8058.7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7%。

  綠水青山,不僅成為八方賓客的詩和遠方,也滋養了一批作家、藝術家。他們厚植綠水青山情懷,在生態文學、美術繪畫等領域喜結碩果。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東西先生被生態環境部聘為2024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以其影響力號召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漓江畫派的廣大師生用丹青墨筆描繪八桂大地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綠色底蘊,生動再現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梁玉橋 施萬鋒)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