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方百計讓脫貧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忻城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紀實
2023年,忻城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5521.18元,同比增長1797.9元,增速13.1%;
2024年上半年,忻城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517元,同比增長7.9%;
今年7月,忻城縣在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後評估綜合考核中取得“好”等次;
……
近年來,忻城縣緊緊圍繞“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問題,從創新模式、産業就業、粵桂協作、中央定點幫扶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紮實推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線上+線下”監測 守牢底線防返貧
脫貧戶冉毅玲因大女兒殘疾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每個月固定的醫療支出使其存在返貧風險。今年年初,她通過“廣西防返貧監測e申請”微信小程序在線上自主申報,當天網格員便上門核實。經過系列審批流程後,由系統根據其風險類型、勞動技能等,推薦了城鎮公益性崗位——保潔員,每個月有1500元工資性收入。
近年來,忻城縣創新推行“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工作模式,通過脫貧戶自主申報、大數據平台比對、網格員日常摸排等多種方式,形成“線上提前預警、線下網格核實”或“線下日常摸排、線上快速審核”機制,構建返貧風險快速識別並核實的閉環。同時,設置縣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鄉(鎮)主要領導、村幹部四級網格長,織就一張責任網,便於相關部門快速響應、精準幫扶。
截至今年10月9日,全縣脫貧戶(含監測對象)30455戶113085人,累計納入監測對象4463戶15197人,已消除風險3170戶11774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産業+就業”驅動 促進農戶持續增收
據了解,忻城縣緊緊圍繞“打造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産業振興樣板縣”目標,不斷加大産業獎補力度,及時&&特色産業獎補方案,扶持壯大桑蠶、糯玉米、糖料蔗、牛、羊、優質稻、牧草等特色産業發展,重點做好“聯農帶農”文章,讓更多農民共享産業增值收益,實現持續增收。2021年至今,全縣發放到戶的産業獎補資金約2.2億元,惠及脫貧群眾6.9萬戶;特色産業覆蓋率達96%,産業幫扶覆蓋率達94%。
“去年我家養了2頭牛、10隻羊,獲得産業補貼5000元;年底賣掉1頭牛和4隻羊,收入2.4萬元,加上養蠶收入,全年收入超過3萬元。”遂意鄉弄江村脫貧戶藍光景説,農閒時他還與妻子去附近打零工,一年務工收入又有3萬餘元,家庭人年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
産業帶動就業。該縣通過建設忻城繭絲綢産業園,與當地合作社、農戶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帶動12個村、6000多戶農戶年收入穩定在3~4萬元,增收6750元以上。同時,通過開展務工招聘、上崗培訓和就業跟蹤,打造幫扶車間,吸納就近就業591人次,實現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通過建設核心種羊基地、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及肉羊大數據中心等,與5家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吸納農戶235戶,實現25個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共計218.7萬元。
“粵桂+央企”幫扶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各幫扶幹部人才要深刻領會幫扶工作的深遠意義,聚焦教育資源提質擴容、醫療衞生事業加快發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持續發力,爭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2024年“組團式”幫扶暨粵桂協作幹部人才交流工作座談會,忻城縣委書記韋猛提出以上希望。
近年來,忻城縣與廣東省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建立了“組團式”幫扶機制,借助粵桂協作資源優勢,加大在産業、教育、醫療、勞務等方面的精準幫扶協作力度,推動民生保障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獲得廣東財政幫扶資金2.93億元,實施粵桂協作民生或産業項目39個;幫助農村勞動力區內穩定就業8572人、區外穩定就業15346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另外,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也發揮自身政策、資源、人才、資金等優勢,直接投入幫扶資金707萬元。其中,123萬元用於開設忻城縣人民醫院中醫科門診,150萬元開設果遂鎮衞生院特色中醫康復專科,100萬元籌建特色中草藥生態種植范基地,100萬元資金建設特色中草藥生態種植示範基地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