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向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邁進——柳州工業競逐新賽道
不久前,柳州市柳東新區,賽克瑞浦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車間,一條全新的生産線安裝調試完成,正式投入生産。
“根據最初的設計測算,這條産線的自動化程度將達到86%。”12月11日,賽克瑞浦公司製造總監林建輝介紹。
賽克瑞浦的生産場景,是柳州向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邁進的生動寫照。
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製造強市——柳州市委、市政府錨定了工業經濟前行的坐標和目標。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發展壯大、未來産業超前培育,已成柳州當下工業發力的方向。
新賽道上,智能終端及機器人或將成為新的“千里馬”。
根係發達,才會枝繁葉茂
工業的根係,決定産業是否枝繁葉茂。
汽車、鋼鐵、機械三大支柱産業,是柳州市工業的三棵“參天大樹”。眾多服務於三大支柱産業的配套企業,是這三棵“參天大樹”發達的根係,也是柳州發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的主力軍。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院士,曾多次帶領團隊到柳州考察,得出的結論是:柳州擁有深厚的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尤其在金屬加工、電子製造等領域,為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産業協同效應;柳州800多家國家高新企業、1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發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的堅實基礎。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當前,柳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堅定不移抓工業、抓産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製造強市,重振柳州工業雄風。”自治區副主席、柳州市委書記譚丕創&&。
一個個正在茁壯成長的高科技公司,正給柳州工業、柳州製造業注入新的力量。
走進賽克瑞浦公司的生産車間,在電芯集成島,一排排機器人晝夜不息地揮動手臂工作着。
“我們的工業機器人,一直在更新迭代。”林建輝介紹,這些搬運機器人帶有視覺功能,工作更智能,抓取更精確。當工人把電芯來料托盤放到工位上,機器人就對來料拍照,然後自動調整姿態抓取。
這家生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公司,年初只有兩條生産線,至今已增加到8條,産值也從去年的20億元,躍升至今年前10個月的60億元。
“産值的大幅度攀升,除了産線的增加,産線智能化更為關鍵。”林建輝説。
給賽克瑞浦公司做産線設計、集成的,是柳州乾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只有100人左右的高科技企業。
“2019年,我們曾給湖南一家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的第一個‘燈塔工廠’設計安裝了該車間最大的一條焊接自動化生産線。僅那條産線,企業就投入大約2000萬元。”乾錦智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有秀&&,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産,公司80%的員工是技術人員。
乾錦智能公司的核心團隊成員,最初和來自上海的團隊合作。2016年他們落戶柳州,最終實現本土化發展,成為一家服務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系統集成商。
集成生産線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更高效率、更加精準、更為智能。
“生産線都是非標定制,要根據企業需求,分析其工藝流程,進行規劃、設計、安裝、調試,要在企業有限場地裏虛擬倣真企業需要多少台機器人、多少個工位,生産節拍是多少等等。”劉有秀介紹,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産線的柔性兼容,使産線能隨着企業産品生産的調整隨時調整。
産業集聚,厚積薄發。
1958年從上海搬遷至柳州的眾多企業,最終發展壯大成為汽車、鋼鐵、機械三大支柱産業。伴隨三大支柱産業成長的配套企業,也順應新型工業化的時代潮流走向智能化。
目前,柳州擁有智能終端及機器人企業近50家,今年前10月完成規模以上産值超60億元,同比增長超50%。
有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
發展路上無坦途。有了方向,就必須全力以赴。
10月27—28日,柳州市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發展合作大會召開。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勉勵柳州主動適應和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推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集群發展,推動科教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統籌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柳州市市長張壯&&,柳州當前正大力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三年行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機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和潮流。”廣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江崟説,工業生産正在從“人工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廣西智拓是柳工集團旗下科技公司,主營業務是工程機械行業機器人及生産線集成。
該公司的銷售收入,每年都在增長:2022年1億元,2023年1.2億元,2024年預計1.3億元。“我們有足夠的技術和産能,可以擴大産量。目前,市場的需求還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我們的産量為此受限。”李江崟的擔心,也是大多數智能産線企業所擔心的。
李江崟的判斷是,廣西智能生産線雖有龐大的市場,但處於“少、小、散”狀態。“少”是用得起的企業少,“小”是目前市場所需的大多數是智能化程度不高的小型産線,“散”是同類中小企業無法整合成大企業而提高智能化水平。
面對困境,柳州以硬招實招促産業發展。
“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已成為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是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産業的新賽道。”柳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慶林坦言。
為了搶佔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新賽道,柳州謀劃設立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發展基金群,支持創新團隊孵化、技術成果轉化、企業並購重組和發展壯大,推動吸引一批優質企業、優質項目落地。
查看《柳州市促進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可以看到,該市已進一步明確了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發展方向、路徑和舉措:
——智能終端,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網聯設備、智能電氣設備、無人機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家居、智能醫療設備、智能教學設備等;
——機器人産業,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檢查維護機器人、機器人集成應用等。今年10月&&的《柳州市支持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發展的九條措施(第一批)》也明確對産業發展給予大力度支持:
——針對制約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企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基礎性、關鍵性技術問題開展攻關,對立項項目可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入的20%分階段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支持建設公共服務&&,對符合相關條件,按照建設費用的一定比例予以最高1000萬元支持,投入使用後連續5年按照公共服務&&對外服務營業收入的50%給予補助,每年最高可補助300萬元。
政策有溫度,企業有信心。
眼下,在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優必選機器人超級智慧工廠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未來將建成應用於智慧大健康機器人、智慧物流等行業服務機器人場景、C端消費級機器人産品的機器人生産製造基地,實現“機器人造機器人”。
“目前新區擁有優必選機器人、廣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智能終端及機器人企業,下一步還將繼續破局突圍,加快形成多家龍頭骨幹企業引領的産業發展格局。”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德霞説道。
創新,實現更多可能
政策的鼓勵引導,企業的內生自強,匯聚成一股股蓬勃力量,創造着一個個生動場景。
在柳州市卓德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台生産線上的設備,在國內為首創,在全球排前三。
卓德公司一直致力於生活用紙集成生産線的研發。在國內,生産企業都是使用塑料薄膜包裝生活用紙。而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則使用牛皮紙包裝生活用紙。
“用牛皮紙包裝,對設備要求更高。比如如何折疊,膠水粘在哪個點等等,一般的設備做不來。對標國際領先的同行,我們現在有底氣説,我們的産品可以和他們同&競爭了。”該公司運營總監曾東平自豪地説。
創新者贏市場。
這&全球前三的設備,該公司從2018年開始研發,去年投入使用。搭載這&設備的生活用紙集成生産線,已出口國外8&,還有5&正在排産中。
因為有了這&設備,該公司産線出口率提升到了60%。
與卓德公司相似,柳州三松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的一項創新,讓生産線更加智能、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從目前情況看,智能産品的技術相對成熟,就看企業如何轉換思路,做得更專業了。”三松公司董事長勞淞介紹,他們集成的中空成型生産線,因為加入自主研發的搬運機器人,使得生産效率更高。
中空成型生産線用於生産各類塑料瓶子,如飲水瓶、藥瓶等。目前國內的生産線,從生産線上取下成品瓶的都是人工操作,而三松公司則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取成品瓶,屬於國內首創。
在今年10月18—20日舉行的第21屆浙江(台州)塑料交易會上,三松公司帶去的兩台生産線,被客商直接下單。“連我們參展的樣機也一起買走了。”勞淞説。
創新離不開大膽的設想。充分利用現有先進技術,也可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産業。
“在柳州至南寧第二條高速公路區間,建設三至四個算力基站,保證汽車相關設備有足夠的算力。汽車通過收費站可以切換至自動駕駛模式,出高速公路收費站後再切換至人工駕駛模式。”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部總經理範文健設想,實現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將産生一個龐大的高智能産業。
未來已來。11月12日,柳州市召開工業發展大會,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製造強市,號召全市上下堅守工業本色、挺起工業脊梁、重振工業雄風、再創工業輝煌。
柳州正以發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為突破口,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努力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覃偉立 陳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