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催熱市場 “悅己”消費升溫-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1/27 09:45:42
來源:廣西日報

政策催熱市場 “悅己”消費升溫

字體:

原標題:政策催熱市場 “悅己”消費升溫

  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落下帷幕,近期,各大電商&&、線下商家陸續公布成績單。記者發現,在為期一個月左右的促銷周期中,受益於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優惠和政策補貼雙輪驅動,消費市場活力釋放,桂品消費持續出圈、“悅己”消費漸成潮流、實體商業搶灘“雙11”成為廣西消費市場的亮點和趨勢。

   “以舊換新”掀起消費熱潮

  今年“雙11”首次疊加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一步點燃了消費者換新熱情,由於各地補貼的品類不同,也催生了消費者跨省區跨市購買家電、數碼産品的需求。

  “我在&&下單一台微蒸烤箱,用了折扣券、專享券湊單後,再申請湖北補貼,最終成交價減少了近2000元。”南寧市民馬琳很開心。

  記者在&&上檢索發現,今年“雙11”前後,多個電商&&上線多地政府以舊換新政策補貼,不同地區補貼的産品品類不同,不同産品的補貼標準也不一樣,尤其家電、數碼等品類在各種補貼、優惠券、湊單的“補上加補”後,價格超出消費者預期,進一步帶動消費熱潮。

  京東電器城市旗艦店南寧店店長林曉菊告訴記者,補貼和活動折扣有效釋放了市場需求,直接帶動銷售量提升,“以舊換新政策出來後,我們店裏的銷售量大幅增長。”

  自治區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廣西共有59.7萬名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享受補貼4.8億元,直接拉動家電銷售超25億元。其中,“雙11”當天成交量3.6萬單,環比增長33.3%,補貼資金2500萬元,直接拉動家電銷售1.3億元,環比增長25%,均為活動上線以來單日最高。

  據了解,各地以舊換新政策將持續至今年12月31日或補貼資金使用完畢即止,預計這股消費熱潮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桂品消費持續出圈

  今年是復記老友粉入駐電商&&的第4年,雖然起步晚,但銷售量卻是一年邁上一個新&階。

  “今年‘雙11’大促,我們僅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量就同比增長1.8倍,超越60%的同類目競爭對手,首小時成交金額也同比增長36%。”廣西復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電商運營經理梁爽告訴記者,袋裝復記老友風味老友粉成為明星産品,其銷售量佔店內整體銷售量的61.24%。

  復記老友粉出圈是桂品享受電商紅利的一個縮影。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經濟活躍度高的區域電商發展更快,今年“雙11”期間,廣西網絡零售額排名前三的設區市分別為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合計佔比63.3%。

  直播作為新業態,依然在今年的“雙11”廣西農産品銷售中佔據重要位置。

  “看!這麼大個頭的融安金桔”“我們從産地給你們發貨”……今年“雙11”期間,中國郵政廣西分公司開展“桂客郵禮 甜蜜柚惑”溯源直播活動,展銷容縣沙田柚、南寧小米蕉、柳州螺螄粉、融安金桔等廣西特色農産品。

  “‘雙11’期間,溯源直播活動開展了4天,銷售額203.9萬元,累計觀看124.9萬人次,累計訂單3.49萬單。”中國郵政廣西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越來越多廣西優質特色農産品被消費者認可,銷售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我區不斷完善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搭建電商公共服務&&、培育新型多元化電商主體,為迅猛發展的廣西農村電商提供基礎配套服務,讓他們放心、大膽往前走。自治區商務廳監測數據顯示,“雙11”期間,廣西農産品網絡零售額近10億元,從各農産品大類網絡零售額佔比來看,水果、調味品、休閒食品網絡銷售額佔比排前三位,分別為22%、11.8%、11.5%。

  實體商業搶灘“雙11”

  “雙11”起於電商,不止於電商。今年“雙11”期間,廣西各地的線下商家同樣開展大力度促銷活動引流量、增銷量。

  記者在南寧市多家商場看到,服飾、美粧、黃金珠寶等線下門店均開展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近年來,實體商超不斷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貨品在價格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夢之島百貨水晶城店,美粧、家電等品類都推出優惠活動,該商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活動期間,商場內的彩粧及秋冬護膚換季産品部分折扣與線上的折扣力度一樣,甚至大於線上。

  對部分消費者來説,“雙11”活動延伸到線下,讓他們買前能先看,付款就能提走,消費更放心,也更舒心。

  今年是廣西金鳳凰電器有限公司第11年參加“雙11”促銷,“近5年來,越來越多顧客在‘雙11’期間到實體店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廣西金鳳凰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仁安説,實體店商品看得見摸得着,還有優秀的導購為顧客一對一服務,客戶消費更放心。

  衝動消費正在降溫

  “雙11”大促從最初當天的“百米衝刺”,到去年近半個月的“短跑”,再到如今將近1個月的“長跑”,周期的變化折射出消費者消費理性的回歸與可持續消費意識的提升,除了價格,商品的性價比成為消費者更關心的問題。

  “往年的‘雙11’,點進網購&&,入眼的商品都覺得很便宜,不知不覺買了很多,結果有的商品買回來要用兩三年。”南寧市民馬女士坦言,今年“雙11”買什麼、買多少、怎麼買都詳細考慮了一番,減少了衝動消費,也不會過度囤貨。

  記者梳理京東“雙11”廣西消費熱點數據發現,今年成交額增速TOP5品類為運動相機、掃地機器人、智能手環、洗碗機、智能浴霸,從品類、功能和實用性上可以看出,“悅己”兼具“理性”的消費觀念對消費者影響越來越大,消費者更追求産品內在的實用性與個人需求的真實匹配。

  “貴的可以買,但是不能買貴了。”玉林市民黃捷今年“雙11”買了新款的掃拖地機器人,“首飾、化粧品可以挑選的價位、餘地都很大,但是買&掃拖地機器人不僅解放了我的雙手,也解放了我媽媽的雙手,即便幾千元一台,也會考慮購買。”

  自治區商務廳監測數據顯示,“雙11”期間,廣西實物網絡零售額達66億元,同比增長15.7%。從商品品類看,廣西網絡零售額排前三位的實物商品大類分別為糧油食品、日用品、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合計佔比51.3%。

  從狂歡到理性,今年“零消費”成為不少人的常態。“硬刷了好幾天,還是不知道買什麼。”欽州網友“婷崽”在社交&&上感嘆。

  “婷崽”&&,前幾年網購狂熱的時候,她提前數日做購物功課不説,為了拿到最低的折扣,還拉周圍的朋友、同事參加各種小游戲,今年“雙11”,即便網絡&&直接送購物券、滿300減50,但她已經沒有往年那種狂熱的購物慾望,“主要是閒錢不多,買東西前肯定要多想想。”

  據自治區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雙11”期間,廣西網絡零售額破百億元,同比增長10.3%。儘管消費市場魅力不減,消費能力尚在,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網購觀念發生了轉變,從“買買買”到“要用再買”,不少消費者選擇讓購物回歸到滿足實際需求的初衷上來。

  商家求變迎接挑戰

  今年有變化的不只消費者,還有商家。

  “雖然整個市場的數據看著還行,但幾年前的風光已經不在。”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部分商家已經對單純的打折玩法失去興趣,“不打折沒流量,打折沒利潤,有的商家寧願躺平,也不想打折賣。”

  記者從多位電商商家了解到,他們對參與“雙11”大促活動的熱情開始降溫,經營策略和目標也進行了調整。

  “‘雙11’目前還是我們觀察消費趨勢的重要窗口。”經營女裝的電商店主馮華&&,按照今年大促活動頻出的架勢,明年估計類似活動也很多,要為明年上新做好準備。

  從事食品銷售的電商賣家黃先生認為,傳統節日的營銷效果比“618”“雙11”這樣的大促更好,“現在消費者衝動消費少了,更傾向於按需消費,像中秋節、年貨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顧客更有消費需求。”

  與電商不同,實體商家還需支付場地租金、更多的人工物力等成本,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大促的營銷策略,對實體商家也是一種挑戰。

  蔣仁安説,頻繁的大促活動不斷擠壓企業利潤空間,讓企業面臨更大生存壓力,“家電的銷售過程就是一個不斷促銷的過程,企業只有把壓力轉變為動力,才能走得更遠。”

  有商家告訴記者,在政策紅利和優惠活動推動下,市場需求被提前釋放或過度刺激,但政策紅利和優惠活動是階段性的,一旦相關優惠政策取消、促銷活動結束,市場需求可能會大幅下滑,商家就會面臨銷售下降、庫存積壓的風險,“這些影響不是短期而是長期的,我們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

  不過也有商家認為,“雙11”這樣的大促活動,為他們的産品提供了不錯的展示窗口。“我們線下門店主要經營堂食、外賣,現炒現制,注重顧客的就餐體驗;線上店則主打預包裝方便速食産品,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的需求。”梁爽説,線上線下渠道相互成就,讓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能夠品嘗老友粉,感受其獨特的美味。(記者 羅 婧)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