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盡所能看田東-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1/25 11:19:28
來源:廣西日報

“秸”盡所能看田東

字體:

【原標題】“秸”盡所能看田東

  又是一年秋收時。

  望著金燦燦的稻田,梁洪江心生不同往年的感慨。

  “以前收完早稻,感覺稻稈是個累贅,只能一燒了之。今年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秸稈腐熟還田,一舉多得。”這位田東縣印茶鎮印茶村檢印屯農民娓娓道來:“把作物收穫後的秸稈均勻撒施於地面,然後噴施腐熟劑,再灌水浸泡5天。”

  “不僅解決了秸稈處理問題,土壤肥力也增加了;肥料用少了,生産成本明顯下降。”梁洪江算起了經濟賬。

  田東縣是農業大縣,年産秸稈15.95萬噸。

  腐熟還田為農戶利用秸稈打開了一扇窗。

  為了“秸”盡所能,田東縣完成秸稈綜合利用規劃,加大秸稈還田、秸稈飼料化利用等補貼力度,將過去爛在田裏或焚燒的秸稈變廢為寶,經過收儲、轉運、加工成飼草料、基質等,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秸稈利用為經營主體也打開了一扇窗。

  “以前買飼料喂養家畜,成本高居不下。現在將秸稈除塵除雜,粉碎成小顆粒後烘乾,添加營養元素,經過制粒機壓製成顆粒做成飼料,成本大大降低。”田東縣桂香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農植現介紹,秸稈還可以做成基質飼養蚯蚓,畝年産值5萬—8萬元。

  當地以發展秸稈高值化利用産業為發力點,以秸稈離田、收儲、加工和利用為着重點,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田東縣依託秸稈收儲加工企業,建立秸稈離田收儲隊伍、建設秸稈收儲站點,重點建設秸稈畜禽工程,協同發展秸稈肥料工程和秸稈原料化利用工程,對秸稈離田、收購環節進行補助,今年已補助276.569萬元。

  預計,今年全縣收集秸稈13.8萬噸,利用量達12.6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數據顯示,2023年廣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為88.18%,田東縣位居前列。

  據介紹,田東縣主要收集處理的秸稈包括水稻稈、玉米稈、甘蔗尾、花生稈、番茄稈等。11月底開始收儲加工甘蔗尾葉、甘蔗葉,至明年4月收儲加工番茄稈。

  “秸”盡所能看田東,主力在25家秸稈綜合利用經營主體,包括23家養殖戶及合作社、2家加工收貯企業。

  廣西喆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建設收儲場地,購置機器設備,年加工秸稈5萬噸以上。

  田東皇氏生態有限公司投資1500多萬元從新西蘭進口荷斯坦奶牛,存欄奶牛由原來的600頭增加到2000多頭,年加工利用秸稈2萬噸以上。

  作登瑤族鄉興民養牛合作社牛存欄500多頭,年加工利用秸稈1萬噸以上。

  “秸”盡所能,田東縣下好先手棋。

  “為了確保秸稈還田出成效,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講解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該縣農業農村局檢測站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在印茶鎮、江城鎮、作登瑤族鄉7個村建設4500畝秸稈腐熟還田培肥示範點,旨在早稻收割後加快秸稈腐熟軟化,增肥利於晚稻生長。

  該縣還配備宣傳車在各鄉鎮、各村主要路口、田間地頭廣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今年共出動宣傳車10余次,宣傳人員100多人次,拉挂橫幅15條,懸挂到主要道路、自然村和田間地頭,確保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為持續有效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田東縣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要求,積極開展秸稈資源&賬調查工作,建立農作物秸稈&賬報送機制,填報秸稈産生與利用情況,掌握農作物秸稈的産生量、還田量及離田利用量等基礎數字。

  同時,深入秸稈利用企業及養殖戶進行秸稈利用情況調查,預計調查秸稈利用情況120戶、秸稈利用典型地塊100戶,調查情況整理完畢後錄入農業農村部秸稈資源&賬調查系統平台,為制定秸稈綜合利用政策規劃布局、産業化發展等提供依據。

  “秸”盡所能,“稈”出成效,田東縣成功打造了一條低碳環保、高效高質的“綠色産業鏈”。(記者 莫迪 通訊員 周章師 羅高 乃冬梅)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