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城茉莉香世界
俯瞰茉莉極萃園。黃汝德/攝
初冬時節,記者驅車從世紀工程平陸運河的起點平塘江口,往北一路疾馳,不到半個小時,便來到橫州中華茉莉園。
萬畝茉莉花田綠意盎然,一眼望不到邊,不過大多花期已近尾聲,沒有了盛夏時節的醉人芬芳。三三兩兩的花農們收拾着農具,靜待來年花開。
大概是看出了記者“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的惆悵,同行的橫州市方志辦主任韋斯步微微一笑:“來,我帶你去歷史中尋找茉莉花的芬芳。”
史料記載,茉莉花原産於印度,後沿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傳至中國。宋朝以來,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國出口海外的重要農産品。
“靈種傳聞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蠻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翻開典籍,韋斯步為記者解讀這首宋代詩人江奎所作的《茉莉花》:前兩句雖雲“傳聞”,亦點明茉莉花是來自海外;後兩句直抒胸臆,盛讚茉莉花的芳香。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橫州州判王濟在其撰寫的《君子堂日詢手鏡》中記載“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明版《橫州志·物産》也有類似記載,足見橫州種植茉莉花的歷史,至少500年有餘。
從明代的早期種植史,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經濟作物種植嘗試;再到如今,橫州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茉莉花産地,茉莉鮮花産量佔中國總産量80%以上,佔世界總量60%以上。
茉莉花在橫州欣欣向榮。
茉莉花與茶的邂逅,成就“人間第一香”。
在“橫縣茉莉花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謝大高的工作室裏,記者體驗了伺花、篩花、窨茶、茶花分離等九窨茉莉花茶的製作過程。
“茉莉花茶屬再加工茶,以茶為底,和以新鮮茉莉花,通過窨制工藝將花香融入茶中。品茶時,不見花朵,茉莉芳香卻從舌尖瀰漫。”謝大高介紹,花香與茶香的完美融合,才無愧於橫州茉莉花茶“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茉莉花與新農人相逢,開闢了一條新的賽道。
近年來,橫州茉莉花産業鏈不斷延伸,從單一的茉莉花茶加工向茉莉花精油、面膜、香薰、香包、花糕等衍生産品拓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
走進橫州市校椅鎮榃汶村茉莉花盆栽種植示範園,映入眼簾的是造型千姿百態的茉莉花盆景。
“一盆具有觀賞價值的茉莉老樁盆景,在市場上十分緊俏,能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價值增長了幾十倍。”80後新農人閉東海説,基地以直播帶貨、網店等方式銷售,茉莉花盆栽産品遠銷全國各地。
基地還培育出可以在冬季綻放的粉苞茉莉,填補了茉莉花冬季不開花的空白。記者近前靜心觀賞,覺花朵雖小、然蠟質明顯,有刻玉雕琼之美。
茉莉花與平陸運河相遇,開啟向海新絲路。
中國—東盟博覽會橫州茉莉花特裝館裏,客商對坐品茗,洽談合作;茉莉極萃園的“莉香”世界茉莉花茶非遺博物館內,游人尋香而至,流連忘返……
農夫山泉、張一元、中肯等業內頭部企業紛至沓來,備受年輕人青睞的茉莉新茶飲産業方興未艾。
“目前,農夫山泉、娃哈哈、統一等大型企業在橫州採購茉莉花茶原料佔總量的80%以上。”橫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橫縣茉莉花茶”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錄、獲得10個國家認證的馬德里國際商標,産品遠銷美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摩洛哥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橫州茉莉花(茶)綜合品牌價值達224.13億元。
“古籍中‘茉莉’一詞有‘抹麗’‘末利’‘沒莉’等多種寫法,當屬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音譯所致。”韋斯步認為,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外經濟文化交融的見證,如今海晏河清、國強民富,平陸運河雄姿初現,通江達海的橫州和橫州茉莉花(茶)産業迎來了向海圖強的新機遇。
“我們對茉莉花‘出海’充滿期待。”在橫州從事茉莉花茶生産經營多年的國家一級評茶師徐江寧告訴記者,眾多同行正在積極籌劃,期待兩年後橫州茉莉花經平塘江口,沿平陸運河、出北部灣、揚帆遠航。(記者 孟振興 通訊員 陳壽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