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製造更智慧 生産上雲端——聚焦柳州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的“學霸表現”

廣西滬桂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智能産業園內的自動包裝車間。
機械手包裝柳州螺螄粉,雲端調度機器人造車……這不是科幻片,而是我市製造業領域的一幅幅實景圖。近日,記者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2024年廣西智能製造標杆企業、智能工廠示範企業和數字化車間認定名單出爐,我市共24家企業上榜。至此,柳州歷年累計獲得認定企業數量達134家,數量排名全區第一。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我市工業機器人存量超過8000&,數量居廣西第一;2024年,全市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二級以上企業佔比55.92%,企業數量85家,排名廣西第一;我市也是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全國十個“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城市之一……
當天,記者走進位於柳州螺螄粉産業園的廣西滬桂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智能産業園,看到機器人揮舞着手臂,在流水線上精準地將一袋袋配料包分發到不同區域。
這些高效的“新工人”,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産效率,更嚴格保證了生産的衞生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放心。這家企業也在此次被評選為廣西智能工廠示範企業。
“我們在行業內率先引入自動開箱、折蓋封箱碼垛一體機等智能設備和技術,實現柳州螺螄粉生産自動化、智能化。”企業副總經理楊直説,相比傳統的生産方式,工廠轉運效率整體提升80%,實現年産柳州螺螄粉2億袋。
柳州華霆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此次獲評廣西數字化車間。今年1月至9月,企業生産了14萬台新能源動力電池,同比增長75%,正是機器人和數字化技術的“日夜兼程”,才保障了生産線順利完成訂單。“我們將在柳州打造面向華南和東盟市場的南部中心,聚焦産學研銷一體化,紮實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企業總經理汪浩説。
製造業正迎來“大數據漫天飛舞,機器人日夜兼程”的時代浪潮。
上汽通用五菱島式工廠裏,機器人們組成一個個島,分工明確地組裝汽車;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裏,“大國重器”也被智能設備“輕鬆拿捏”……機器人、大數據和AI等智能製造設備和技術,創造了150秒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13分鐘下線一輛挖掘機的“柳州速度”。
如今,這些前沿技術也不再僅是大廠專屬,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跟上了這股智能製造浪潮。這為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産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柳州賽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今年從廣西智能工廠示範企業升級為廣西智能製造標杆企業。這家企業不僅自身自動化程度高,還自主研發生産智能移動機器人,並廣泛投放到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我們將發揮鏈主作用,積極帶動柳州智能移動機器人産業發展。”企業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黃清敏博士説。
近年來,我市積極創新企業服務,推動“鏈式”轉型升級,打造具有柳州特色的“智改數轉網聯”模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信息化科科長魯良潔介紹,我市積極培育本地數字化轉型産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成立柳州市工業互聯網黨建服務企業聯盟,入園入企“把脈會診”,推廣宣傳數字化轉型標杆案例。
今年6月,我市入選了全國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下一步,柳州將通過兩年試點期,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小快輕準’的數字化産品,推選一批‘鏈式’轉型優秀標杆案例,努力將柳州打造成為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標杆城市。”魯良潔説。(榮瑤 陳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