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因地制宜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1/02 10:28:08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西頻道

廣西因地制宜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

字體:

原標題:廣西因地制宜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

  記者近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了解到,廣西博白、賓陽、富川、鍾山等地縣級科技館相繼建成開館,為廣西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館建設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也是廣西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在2023年之前,廣西僅有4座科技館,分別是廣西科技館、南寧市科技館、柳州科技館和防城港市科技館,基層尤其民族邊疆地區科普基礎薄弱,科普資源不均衡,科普設施較為缺乏。為此,廣西大力推進市縣科技館建設,特別加強對民族邊疆地區科技館建設支持;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盤活地方配套、社會各方等資源;鼓勵相關市縣利用閒置場館改擴建、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建館,節省了財政資金和建設時間;充分利用中國科技館的展覽資源庫,推進“模塊化+小主題+特色化”的展覽資源建設模式,鼓勵各市縣與當地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共建科技館,將科技館打造成為突出地方文化底蘊、科技創新資源、特色産業的特色館,形成“館館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2023年,廣西科協成功推動百色、玉林2座市級科技館和三江(侗族自治縣)、合浦2座縣級科技館建成開館,實現全區科技館數量翻番、縣級科技館“零的突破”。2024年,在博白、賓陽、富川(瑤族自治縣)、鍾山等地4座縣級科技館相繼開館的基礎上,目前正全力推動梧州市1座市級科技館和平果、興安、南丹、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4座縣級科技館建設。建成後,廣西的科技館總數將達到17座,逐步形成以廣西科技館為龍頭,設區市科技館為支撐,縣級科技館為補充,農村中學科技館、流動科普設施、科技館數字化&&及其他形式科技場館為延伸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廣西現代科技館體系。

  此外,廣西現代科技館體系中的流動科普設施被譽為“科普輕騎兵”,為尚未建設實體科技館、科學教育資源不充足的縣級地區,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公眾提供免費的科學教育服務,用流動的科普設施把一座小型科技館送到公眾的“家門口”,彌補了當地科普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滿足了當地群眾對科普的需求。中國流動科技館廣西巡展項目於2013年啟動,今年啟動第四輪全覆蓋工作,累計獲配發33套展品,完成303個站點巡展工作,開展2800多場特色科普活動,受益人數超1270萬人次。截至目前,廣西配有科普大篷車39輛,2021年以來開展科普活動1400多場次,受眾人數約134萬人,累計行駛里程13余萬公里,有效促進科普服務公平普惠。(龐革平 李維俊)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