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縣2.6萬名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1/01 10:52:11
來源:廣西日報

南丹縣2.6萬名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字體:

原標題:南丹縣2.6萬名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外引內育人才 激發經濟活力

廣西南丹南方金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荊濤帶領技術人員走進車間查看産品質量。

  今年,南丹縣的GDP增速一直領跑全區111個縣(市、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一直以來,南丹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緊盯發展之需,搭建用武之地,鋪好成長之路,健全和落實科學有效的人才制度,聚焦突破增量、激活主體、末端落實,推動人才強縣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群英薈萃共謀事、各展所長創新天”的故事在白褲瑤鄉不斷上演。目前,南丹全縣有各類人才2.6萬人,包含黨政人才1757人、經營管理人才455人、專業技術人才4678人、高技能人才814人,為南丹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1 栽好梧桐樹 人才競涌現

  走工地、進車間、聽匯報……10月25日,南丹縣吉朗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曉忠像平常一樣到辦公室開啟他忙碌的一天。

  當天,他的絕大部分工作幾乎都圍繞着鋅銦精深加工綠色製造這個項目進行。

  “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年生産總值40億元。”童曉忠看著日曆表,信心十足地&&,公司將推動項目在2025年內投産。

  一直深耕冶煉行業的童曉忠,曾獲得雲南省紅河州個舊市勞動模範、雲南省紅河州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2018年9月,在吉朗銦業公司多次拋出“橄欖枝”後,他從個舊來到南丹。

  6年時間裏,童曉忠將一個不起眼的小冶煉廠,帶成産能翻番、指標先進、生産經營穩定的行業黑馬。

  吉朗銦業的發展是南丹縣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優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全面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一個生動縮影。

  而童曉忠則是南丹縣做好人才工作這篇“大文章”,打開人才工作新局面的一個鮮活例子。

  除了立足當前,“外引”急需人才,南丹還着眼長遠,“內育”後備人才。

  今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南丹南方金屬有限公司以600.27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在第404位。

  功勳章裏有“廣西工匠”荊濤的一份功勞。

  作為南丹南方金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荊濤從生産科技術員到科長,從副廠長到廠長,再到副總經理,23年堅守熔煉工作一線,致力於有色冶金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成功破解複雜物料冶煉熔體中出現隔膜層、煙塵率高的技術難題。

  他主持參與實施科技課題(項目)11項,其中國家科技課題(項目)2項、區級科技課題(項目)6項,榮獲廣西工業創新大賽優勝獎、廣西科學進步一等獎,獲得科技成果登記3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設計專利3項。

  荊濤坦言:“公司給我這個&&,我才有機會在研究能力方面一步一步提升。”

  近年來,南丹對急需緊缺人才,實行特殊政策,開闢綠色通道,靶向發力、精準引進;同時,因勢利導,在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總體戰略規劃,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同頻共振”。

  2 引得鳳還巢 共建家鄉好

  兩年前,南丹縣融媒體中心引進了一位985高校碩士生黃薈穎,她擅長策劃與統籌。

  白褲瑤年街節、三月三狼兵巡游、南丹歲末音樂會、2024南丹音樂節……這兩年,南丹文旅IP令人印象深刻,背後離不開黃薈穎等人的付出。

  愛才若渴,敬賢禮士。南丹近年來積極組織企業及各用人單位參加自治區、河池市等各級各地舉辦的現場招聘會,多方招攬各類人才。

  黃薈穎便是通過南丹縣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回到家鄉工作的。

  “一工作就入編,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也能得到落實,在家鄉工作很安心。”

  一份優厚待遇,一個可期前景,折射的是南丹優化選賢任能渠道,千方百計為人才鋪路搭橋,讓真才實學者有用武之地的堅定決心。

  “有枝可依、有巢可居”,同樣吸引着南丹縣中醫醫院的藥師莫祎祎回到家鄉工作。

  “我是通過南丹縣2023年事業單位自主公開招聘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方式入編的。”對現在的工作,莫祎祎十分滿意。

  今年國慶長假,南丹雲觀天景區游人如織,游客在景區裏露營野餐、賞日出日落、拍璀璨星河……

  震撼的自然景觀,使這個4A級旅游景區成為游客的新寵。打造這個網紅景點的,是起家於南丹的廣西正鑫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正強。

  2018年,事業有成的他從國外回到南丹。看到家鄉的發展潛力、投資環境,思慮再三,一年後,楊正強決定回到南丹再創業。

  “是南丹的山水養育了我,我必須回饋家鄉、感恩社會,為家鄉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雲觀天景區幾公里外的一處山林裏,一座現代化工廠拔地而起。旁邊的企業展廳裏,用山茶籽製成的各種護膚品、洗護用品,琳瑯滿目。

  楊正強和他的企業正在做的,是顛覆山茶籽只用來生産山茶油的傳統路徑,把茶麩變廢為寶、吃幹榨盡。

  2019年9月,在第十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正鑫集團與南丹縣簽署了投資20億元的“大單”,謀劃推動一産“接二連三”,拓寬共同富裕路徑,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目前,這一路徑已然清晰可見,有力推動當地油茶産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南丹建成校企聯合産學研基地5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廣西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家、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1個、市級人才小高地2個、高新技術企業6家。

  3 用人“好生態” 發展大舞&

  秋高氣爽,陽光明媚。趁着天氣晴好,位於南丹縣八圩瑤族鄉團結社區的南丹縣鳳珍藍靛染布坊,黎鳳珍正和工人們一起,將一捆捆紗線搬到室外晾曬。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名單的通知》,精通白褲瑤服飾製作技藝的黎鳳珍榜上有名,成為紡織服飾類工匠名師。

  今年,南丹縣鳳珍藍靛染布坊從傳統的家庭手工作坊轉型升級,搬進了2000余平方米的新廠房,增添了褶景機、縫紉機、織布機等現代機器設備,為附近村屯群眾提供20余個穩定工作崗位。

  “這個兩層樓的廠房,第一年政府是免費給我用的。”黎鳳珍説,政府的支持,給了她創業的信心。

  讓身上有本領、手裏有絕活的人才領飛帶飛——對人才,南丹充分激勵,發揮其所長。

  黎鳳珍探索“工坊+合作社+農戶”模式,由工坊認購農戶訂單,累計帶動100多戶農村婦女參與加工瑤族服飾,實現居家就業增收目標。

  近年來,南丹縣先後制定&&一批引進和激勵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和激勵本土人才的政策文件,設立人才補貼專項資金,積極開展傑出人才和人才工作先進單位評選和表彰工作,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

  南丹辦好人才服務“關鍵小事”,着力解決好住房租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障、職稱評聘等問題,讓人才解決後顧之憂,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中;並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奉獻南丹、矢志創新。

  車間的生産狀況關乎白酒的産量和質量。每天清晨8時,在丹泉酒業的生産車間,公司總工程師、“廣西工匠”覃建良都準時開始一天的巡廠工作。

  “我參加工作34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釀酒。作為廣西釀酒行業的第一個工匠,我更想把好的工藝、好的技藝傳承下去,並不斷追求創新。”覃建良&&。

  今年1—8月,丹泉酒業總産值30億元,同比增長23.6%。

  目前,南丹4678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中,取得正高級職稱15人、副高級職稱1417人、中級職稱1529、初級職稱1717人,有力解決了醫療、教育、農牧、文旅等各行業急需緊缺人才的需求,服務發展大局的能力不斷增強。(記者 藍 鋒 通訊員 韋 樂 實習生 呂思旭 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