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駐村“鐵軍”帶好頭 鄉村振興有奔頭-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0/26 09:43:36
來源:忻城縣委宣傳部

忻城:駐村“鐵軍”帶好頭 鄉村振興有奔頭

字體:

  來賓市忻城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一支由238名駐村工作隊員組成的“鐵軍”正默默耕耘,他們駐紮在全縣60個脫貧村、31個鄉村振興重點村、2個易地搬遷安置社區、4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所在的村(社區)等,用汗水和智慧書寫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近年來,忻城縣把選派駐村幹部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在精準選人、精細培育、精心服務上持續發力,打造一支“升級版”駐村幫扶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精準選人派人 發揮頭雁作用

  忻城縣對標自治區、來賓市兩級選派要求,聯合組織部、紀委監委、信訪、公安等多個部門,對駐村人選進行一次深入“體檢”,並分析研判全縣131個行政村(社區)的人口情況、産業基礎、發展方向等,選出82名第一書記精準駐紮到村裏,實現“第一書記—後盾單位—定點幫扶村”無縫對接。

  “前任書記打下這麼好的基礎,我絕不能掉鏈子。”紅渡鎮六納村駐村第一書記韋洪浩接過駐村“接力棒”後説道。

  2023年4月開始,韋洪浩與駐村隊員迅速投入工作中,協調後盾單位修繕村路、建活動場所、獎勵優秀學子,還推廣“四齡蠶”養殖模式,探索研學旅游項目,一心為鄉村振興揮灑熱血和汗水。

  “社區成立之初,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比較薄弱,縣委組織部根據我們的需求從縣府辦派出能力突出的幹部到社區工作。短短幾年,不僅解決了群眾就近就業和産業發展問題,還與來賓市中級人民法院派駐的隊員一起創建‘法庭+N’多元解紛模式,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極大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談起駐村隊員,思練鎮鴻源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莫仁德説道。

  精細培育人才 賦能鄉村振興

  為提升駐村隊員的綜合能力,忻城縣採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理論+實踐”雙輪驅動的培訓方式,分批次、全覆蓋進行培訓。2023年至今,全縣共開展駐村工作隊培訓班4期,培訓476人次。

  紅渡鎮六蝶村駐村第一書記盧滔介紹,他們利用閒置場地實施自主養蠶項目,兩年共為村級集體經濟帶來收入35萬元,帶動10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此外,忻城還創新建立縣級“4+2+2”和村級“2+2+2”網格化管理模式,創新開展“線上網格化+線下網格化”工作機制,探索推行駐村工作隊“三項清單”管理機制,動員全縣黨員及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和融入基層治理工作,暢通群眾訴求渠道,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今年以來,全縣駐村工作隊依託“一組三會”推行“月月議事”工作機制,與群眾共同議事協商,解決群眾困難問題。

  精心服務保障 着力提質增效

  在持續優化駐村工作隊管理的基礎上,忻城縣通過“人盡其才”的彈性管理、“物質激勵”的剛性保障以及“精神關懷”的柔性服務,構建一個全面而有效的管理體系。

  針對擅長調解糾紛、發展産業的隊員,鼓勵他們各顯其能;針對文筆紮實的幹部,引導他們發揮特長,做好鄉村振興的“宣傳員”,確保每一名隊員都能發揮應有的價值。

  在激勵方面,忻城按照“八有”標準為每位隊員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對年度考核為稱職(合格)以上的第一書記和駐村隊員按照所在鄉鎮考核等次給予相應的績效系數獎勵。

  在精神層面,縣領導、工作隊長經常到村裏與隊員們面對面談心談話,深入了解大家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及時解決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評優評先是激勵駐村幹部的重要手段。”忻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覃奕榕説,通過常態化開展評優評先活動,讓廣大駐村幹部前途上有了奔頭、待遇上嘗了甜頭、精神上提了勁頭。(藍春青 韋經年)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