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造”汽車綠馳新世界-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0/25 10:06:15
來源:廣西日報

“廣西造”汽車綠馳新世界

字體:

【原標題】“廣西造”汽車綠馳新世界

新能源汽車基地底盤線。

  9月17日至22日,在德國漢諾威,廣西汽車集團旗下菱勢汽車和移動儲能充電車,完成了在世界頂級車展上的驚艷首秀。

  德國漢諾威國際車展,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商用車展覽會之一,被譽為商用車界的“風向標”。

  “對於菱勢汽車而言,在頂級國際車展上亮相,不僅是自身技術實力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我們對國際汽車市場的一次深度探索。”10月18日,廣西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智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廣西汽車集團成立66年來,一直緊盯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走出去”拓展思路,“引進來”加快發展,紮實推進“菱勢工程”。那麼,作為一家重點發展汽車整車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等關聯産業的企業,如何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跑出加速度?該集團的發展歷程對廣西汽車産業綠色發展又有何啟迪?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深入調研。

  從拖拉機到新能源汽車

  生産,如何面向全球?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向海圖強、向海發展,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助力廣西新能源汽車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增強廣西新能源汽車産業全球競爭力。”這是廣西汽車集團的宣言。

  該企業成立於1958年,從拖拉機做到新能源汽車,從國內市場做到國際市場。

  “如今在日本,我們已經有20多個經銷網點。從今年9月起,我們提供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在這些網點銷售。”近日,汽車集團所屬柳州五菱新能源運營部總監李亮告訴記者。

  其實,五菱汽車的第一輛車起步於學習日本三菱汽車。

  1980年,廣西汽車集團前身柳州拖拉機廠廠長丁叔到北京開會,看到會場外的院子裏擺放一輛日本微型貨車的樣車。這輛車是有意留給一些企業仿製生産的,但沒有企業願意涉足。丁叔説:“沒人做,我們做。”

  樣車被帶回了柳州,一家生産拖拉機的企業,開始了汽車製造歷程。

  樣車被拆出2500多種、5500多件零件;工人照着零件的樣子,逐一測量,繪圖,制模;用機床、錘子一點點敲、一點點修……

  1982年1月20日,柳拖人“敲”出第一輛微型車,並且這輛車被開到南寧,開到北京,通過所有測試。

  1987年,這款微型車被命名為“五菱”。

  令人想不到的是,五菱車又回到日本。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不久後,柳州五菱新能源與日本ASF株式會社簽署“微型電動物流車委託開發及量産協議”。從此,五菱純電動物流車源源不斷挺進日本。

  廣西汽車集團瞄準的目標並不止日本,而是全球市場。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如今走向國際,出口到日本、美國、法國、智利、韓國等國家。”李亮&&,不僅僅是整車,廣西汽車集團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均有零部件生産基地,配套上汽通用五菱和韓國知名品牌車型。

  如今,該集團越來越多的多樣化産品已走向全球市場。在越南、日本、韓國等國,有五菱觀光車;在美國、澳大利亞、泰國、埃及等國,有五菱高爾夫球車;五菱移動儲能充電車,已獲得以色列、阿聯酋等國訂單;新能源乘用車後驅動橋總成與驅動系統總成産品,獲得越南車企的青睞……

  從依賴進口到被企業依賴

  創新,如何領先一步?

  “我們之所以獲得海外訂單,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訂單,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質量控制完全達到對方的嚴苛要求。”廣西汽車集團一名負責人自豪地説。

  唯有根係發達,方能開枝散葉。技術創新,正是大樹的根係。

  在汽車集團所屬五菱工業公司,底盤事業部總經理賀洪勇給記者“講故事”。

  車橋核心部件傘齒,此前國內中高端汽車的零部件廠家都依賴進口,但現在轉向廣西汽車集團進貨。

  “我們是國內第一家擁有傘齒的磨齒工藝和進口生産設備的企業。”賀洪勇説,9月20日他們已向客戶交付第一批樣件,10月20日進行批量生産。

  一個個新技術壁壘,正在被汽車集團攻克:電子機械駐車系統研發成功,目標客戶是海外市場和中高端汽車市場;電子差速鎖將於明年2月投産,目前國內新能源四驅車上使用的,大多是韓國産品;被視為新能源汽車“心臟”的同軸式電驅橋批量生産,裝配在國內的4款車上,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新能源汽車同軸橋産品批量生産的企業,與同類産品相比,該産品結構更緊湊,重量減輕5%,能耗節約2%。

  “預計到12月底,我們的電動橋産銷量將突破200萬台。”賀洪勇欣喜地告訴記者,公司在破解“卡脖子”難題上加大研發力度,多個國內首創産品落地。

  在五菱工業公司車身事業部,銷售總監華國申也有“故事”可講。

  2023年7月,國內一款高端新能源SUV尾部碰撞試驗不過關,原因是使用鋁制尾門和熱成型加強板結合的傳統工藝強度不夠。由於這家車企此前已發布了該車型將於當年9月底上市的消息,於是連忙找到汽車集團解決問題。

  “車企的數據是8月傳過來的,我們只用一個月時間,就幫他們生産出符合要求的尾門加強梁。”華國申説,“他們之所以信任我們,是因為我們有熱氣脹成型技術和國內首條熱氣脹成型生産線。”

  最終,尾門碰撞試驗順利通過,新車按期上市。

  據介紹,通過熱氣脹成型技術生産的超高強度鋼管類汽車零部件,具有高強度、輕量化、隨形工藝好等優勢,在大幅提升強度的同時,比傳統高強度鋼板衝壓工藝減重近30%。目前,汽車集團已承接長城、比亞迪等汽車品牌中高端車型30多種熱氣脹産品。

  “我們正推動新增一條生産線,朝着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産品的目標邁進。”華國申説。

  涓涓細流,終匯成海。

  “依託集團自治區級技術中心和創新&&、香港創新中心、武漢智能網聯研發飛地、上海研發飛地,我們構建‘內外聯動,南北結合,東西互補’的研發布局,力爭打造廣西新能源汽車原創技術策源地。”袁智軍&&。

  從木炭汽車到電動混動

  工業,如何綠色前行?

  原創技術,有積澱才會有收穫。

  去年10月26日,廣西汽車集團所屬的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首款氫內燃機成功點火。“這標誌着我們在國內首創的醇氫油氣多元燃料發動機&&研發成功,離內燃機零碳化的目標又進了一步。”五菱柳機副總經理楊勇告訴記者。

  在此之前,五菱柳機研發的甲醇發動機已點火成功,並完成性能標定。目前,甲醇與汽油、天然氣燃料發動機,正在進行整車搭載匹配,具備批量投放市場的能力。

  成立於1928年的五菱柳機,是柳州汽車産業的“百年老店”。20世紀三十年代,五菱柳機生産出木炭汽車,這是廣西第一輛汽車,成為廣西汽車工業的開端。

  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五菱柳機的燃油發動機,搭載在多款被稱為“國民神車”的五菱車上。

  新能源汽車浪潮撲面而來,有着“市場導向、技術驅動”企業基因的五菱柳機勇立潮頭,持續開拓轉型,打造技術與産品的核心競爭力。當前,五菱柳機深耕發動機、新能源、鑄造件三大産業,形成了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增程混動、純電動等多種技術路線的動力集成産品布局,並充分利用發動機技術優勢,整合電機和電控,産品獲得造車新勢力的青睞。

  由燃油發動機擴展至電動、混動等多種動力,正是一條汽車製造業綠色發展之路,也是廣西汽車工業的前進方向。“電動汽車是我們主攻方向,公司的綠色工業構架基本形成。”袁智軍&&。

  廣西汽車集團邁向綠色工業的步伐鏗鏘有力:2023年,國內首款混動小卡——菱勢黃金卡應用自主研發的“菱擎”超級線性混動系統,填補了行業空白。今年2月,長續航菱勢黃金倉中面物流車上市,並快速搶佔市場。目前,菱勢品牌産品譜係持續豐富,已推出6款新能源整車産品。今年上半年,菱勢品牌汽車銷量同比增長68.1%。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廣西汽車集團主要負責人&&,將依託集團“自治區新能源商用車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區新能源車用混合動力系統工程研究中心”,通過與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加強基礎研究和試驗試製&&建設,強化人才隊伍培養,支撐起綠色工業這棵參天大樹。

  從廣西汽車集團66年的造車歷史,記者看到,廣西汽車製造業的春天,正款款走來。(記者 覃偉立 通訊員 粟飛虹 李慧納 吳嘉玥)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