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稻蝦共作”興村又富民-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10/24 09:42:27
來源:桂平市委宣傳部

廣西桂平:“稻蝦共作”興村又富民

字體:

  正值豐收季,在廣西桂平市南木鎮中橋村一片金色稻田裏,割穗、脫粒、秸稈分離、裝車……一派秋收的忙碌景象。

  “現在已進入稻穀秋收期,我們也到各鄉鎮指導養殖戶曬田、蓄水、培水,抓緊準備小龍蝦繁殖的準備作業,爭取今年提早出蝦苗、提高效益。”桂平市水産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陳壽福介紹説。

  “散戶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我們村的主力軍,由2022年的2戶散戶發展到現在的70戶,‘稻蝦工作’帶給散戶的不僅是降低風險,同時還帶來豐厚的紅利。”桂平市南木鎮中橋村支書蔡榮臻説,村裏發展挖溝式、平養式和冬閒田養殖等多種“稻蝦共作”模式,目前已發展稻蝦種養4500畝,帶動周邊村鎮發展稻蝦種養1300多畝。

  一稻一蝦,綠色共生。10月18日至19日,2024年首屆稻漁文化與産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暨第六屆廣西稻漁豐收節活動在桂平市舉行。目前桂平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約8.2萬畝,位於全區前列,稻蝦經營主體324個,已帶動330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稻田小龍蝦年産量1.18萬噸,産值約8.16億元,畝均産值接近1萬元。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當地穩糧增收、加快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稻蝦綜合種養的規模不斷擴大,催生了前端産業鏈——蝦苗繁育産業的發展。在蒙圩鎮棉寵村農光互補的光伏板下,桂平市永珍小龍蝦養殖基地已建成2000多畝的小龍蝦“種苗繁育區”。“今年預計能産出蝦苗150噸左右,産值900萬元。”據該基地負責人曹進飛介紹,利用“一地兩用、漁光一體”模式發展蝦苗繁育産業,既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也能滿足本地約4000畝稻蝦種養面積的蝦苗供應。

  “蝦苗繁育産業也需要更多的‘新農人’參與。村裏原來外出務工的6個年輕人,以‘入股+務工’形式加入養蝦行列,在技術崗位上大顯身手,一起把村裏的稻蝦産業搞起來”。曹進飛説,目前在基地務工的周邊村民約40人,人均月收入5千到8千元。

  距離棉寵村附近的蒙圩鎮曹良村,規劃面積610畝的澳洲淡水龍蝦産業示範區內,10棟育苗車間整齊排列着。

  “這個漁光互補項目,由我們自主研發工廠化車間立體育苗技術,從種蝦親本培育、蝦苗孵化到蝦苗出品共14道工序,都自主把控。”廣西新恒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文惕介紹説,今年不僅將産出1100萬尾淡水龍蝦蝦苗,去年新引進的鱸魚育苗項目進展順利,12月也可以出苗了,到明年4月約能出産魚苗1000萬尾,主要銷往廣西區外,預計增加營收200多萬元。

  近年來,桂平市依託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建成市級小龍蝦交易中心1個、小龍蝦鄉鎮收購集散中心26個、小龍蝦夜市一條街“潯州一桶”和區內首個小龍蝦恒溫育苗基地,大力推進“稻蝦共作”全鏈條建設,已成為興村富農、推動農業産業發展的新亮點。(黃鍇 葉靜靜/文圖)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