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從東博會看産業轉移新機遇-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10/21 17:32:01
來源:新華網

瞭望 | 從東博會看産業轉移新機遇

字體:

  作為亞太區域合作典範,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日益深入,産業轉移承接成為經濟互動的重要特點

  近年來,在東博會的帶動下,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等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廣西在區域産業轉移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徐海濤 黃慶剛

  3300家企業參展、超百個項目現場簽約……今年9月,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行,開啟了“鑲鑽成冠”升級發展新階段,為跨國跨區域産業對接提供了良好&&。

  當前,全球産業鏈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區域産業轉移、國際産業轉移不斷上演。作為亞太區域合作典範,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日益深入,産業轉移承接成為經濟互動的重要特點。

  區域産業鏈供應鏈協同愈發明顯

  在本屆東博會和峰會上,部分與會人士反映,在世界局勢多變形勢下,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已成為普遍共識,隨着價值鏈的調整,中國—東盟之間的産業布局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從勞動密集型産業到“智造”領域躍升。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東盟地區憑藉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紡織類等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此後貿易政策加速傢具、建材類企業在東盟地區布局,如今來自中國的電子組裝、電子製造等“智造”也在東盟布局。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諶鵬等專家&&,在中美經貿摩擦等作用下,中國部分産業向東盟轉移的趨勢明顯。“隨着中國和東盟合作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廣,涉及的産業也越來越多。”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説。

  從看中成本洼地到着眼産業鏈整鏈布局。隨着東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營商環境整體改善,相較於早期人力、土地等成本優勢,如今一些企業看中區域供應鏈優勢帶來的商機。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覃九三説,“鏈主”企業走出去帶動上下游企業和産業鏈跟着走出去。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湘凡説,近年來玉柴與國內主流整車企業及工程機械設備製造企業抱團出海,在東盟國家市場出口量攀升。今年8月,玉柴首個在海外設立的工廠——玉柴泰國工廠正式投産,主要生産柴油發動機、天然氣發動機等産品,全部建成後年産能將超過5萬台。

  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增效持續釋放紅利。近年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高質量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加快推進,中國—柬埔寨和中國—新加坡等自貿安排疊加賦能,多雙邊自貿協定紅利持續釋放,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為地區産業協同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受訪企業反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具有重大意義,雙方將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充分利用升級版帶來的機遇,促進貿易、消除非貿易壁壘、加強互聯互通,對鞏固區域産業鏈形成利好。

觀眾在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觀展(2024年9月27日攝)黃孝邦攝/本刊

  瞄準産業轉移機遇強化樞紐作用

  近年來,在東博會的帶動下,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等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廣西在區域産業轉移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南寧渠道”越走越寬。南寧是東博會和峰會永久舉辦地,自2004年以來,東博會舉辦超300場部長級交流活動,建立了40多個領域“10+1”合作機制,吸引了130萬客商參展參會、超5萬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今年,中國貿促部門與東盟10國的工商界共同發起《中國與東盟工商界共同推進中國—東盟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南寧倡議》,呼籲區域內深化産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在東盟與中日韓(10+3)産業鏈供應鏈對接大會,逾200家中外企業參與。在商務洽談環節,對接大會為企業組織118場一對一對接洽談,為包括近500家外方企業在內的3600家企業提供線上對接服務。

  “向西”“向南”有機結合。在産業梯度轉移浪潮中,一些企業並非單純盯着中國西部某一地方或東盟某一國家,而是廣泛考察,慎重落子,甚至不乏“一部分産業鏈放在西部,一部分放在東盟”。廣西成為産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和跳板,“跨國多棲”企業、“兩國雙園”項目不斷涌現,有的企業産品經廣西與越南兩地協同生産,出口世界各地。如今,“東部沿海—廣西—東盟”的跨境産業鏈日趨凸顯,例如,浙江恒逸集團的廣西欽州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與文萊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相連,浙江桐昆集團的廣西欽州綠色化工化纖新材料和印尼煉化一體化基地相連,形成雙基地國際産能合作新模式。

  “兩地一園一通道”持續推進。在産業轉移新形勢下,廣西不斷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建設沿邊臨港産業園區、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拉緊産業合作紐帶,提升服務承接能力。本屆東博會簽約儀式,首次創新開展廣西與東盟國家重點産業園區對話會活動,促成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的11個園區與東盟國家重點園區建立協作機制、33個廣西重點園區與21個東盟國家重點園區開展圓桌對話。

  緊抓機遇夯實支撐開拓合作新空間

  一些與會人士認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是隨着價值鏈的調整而調整,産業轉移的背後離不開産業基礎設施和供應鏈體系轉移等支撐。展望未來,有多重機遇待挖掘。

  強化區域互聯互通。在政策牽引和區位、資源等優勢支撐的同時,産業轉移對物流運輸的降本提質增效提出新需求。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永忠説,廣西正加快建設平陸運河、黃桶至百色鐵路,打造川渝黔桂通往北部灣港貨運通道運輸距離最短、效率最優的貨運骨幹通道,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運輸制度規則“軟聯通”。“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國和老撾、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中國和東盟之間貨物的快速運輸。”老撾國家工商會主席烏德·蘇萬那馮説。

2  加強能源和供應鏈體系支撐。能源和科技支撐對製造業尤其是“智造”産業十分關鍵,並對應着區域綠色化、數字化發展等新要求。近三年,中國能建在東盟國家新簽合同338億美元,年增速達17%。今年東博會上,中國能建與老撾、馬來西亞簽訂3個國際項目,涉及光伏、綠氫、生物質發電等産業。今年東博會開幕前夕,中國華電東盟總部也在廣西宣布成立。一些與會人士展望,在能源、數字科技、倉儲等領域不斷推進跨區域合作,打造更為多元和抗風險的中國東盟供應鏈體系。

  豐富金融服務、創新人才等供給。部分業內人士&&,中國與東盟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加快深入推進,期待建立健全跨境金融創新機制,推動貨幣金融合作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邁進。龔曉峰&&,隨着東盟國家轉型升級,勞動力培育、勞動力培訓方面的合作需求增長,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未來産業方面,中國和東盟間可進一步推動工人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