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參觀者在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東盟商品展區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新華社南寧9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 黃耀滕) 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一個産業園區內,一名裝載機操作人員通過手持遙控器,在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輔助下,通過無人駕駛模式將幾噸鎳礦裝運上車,運往冶煉生産線。
這種智能遙控設備産自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該設備在減少操作人員安全風險的同時,還能適應不同施工場景的需求,提升作業效率,深受印尼當地企業歡迎。
9月24日,在廣西南寧開幕的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廣西柳工攜包括裝載機、挖掘機、滑移裝載機、叉車、高空作業平台在內的8款電動産品亮相盛會,為東盟客戶提供智慧和綠色的全面解決方案。
目前,廣西柳工有超3萬台設備服務於東盟國家的各行各業,更在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重大工程中大顯身手。
“針對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呈現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柳工圍繞機械裝備電動化、數字化、互聯化、智能化等新質生産力要素發力,研發投入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廣西柳工國際事業部高級總監李東春説。
中國連續15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4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近年來,中國與東盟不斷暢通貿易、促進投資,推動雙方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本屆東博會上,新質生産力創新與賦能成為各國商協會、企業代表熱議的焦點。

9月24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越南館,一名參展商在推銷沉香木。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2024面向東盟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日前在南寧舉行,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在會上&&,中國和東盟探索新的科技創新合作,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深化合作,將有利於推進實現雙方在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共同目標。
在距離泰國首都曼谷600多公里的烏汶府詩琳通水庫上,漂浮着七個碩大的藍色方形“島嶼”。這是泰國最大的浮體光伏項目——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該光伏項目是中國企業中國能建在東盟踐行綠色能源合作的一個縮影。
作為一家科技創新型、一體化能源型、綜合基建型、融合發展型“四型”企業,中國能建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理念,與東盟國家不斷深化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合作,以中國經驗賦能東盟高質量發展。
中國能建董事長宋海良&&,東盟是公司國際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市場,公司將推動清潔能源等更多項目在東盟國家落地見效,助力東盟綠色低碳發展。本屆東博會期間,中國能建將現場簽約老撾、馬來西亞的3個國際項目,總金額約79億元,涉及光伏、綠氫、生物質發電等産業。
“中國與東盟産業鏈供應鏈顯示出較強韌性,多領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升級,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新興産業釋放出巨大市場潛力。”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説,雙方在共同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前景廣闊。
中國—東盟信息港是由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建設,為推動中國—東盟數字互聯互通而搭建的合作平台。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信”)承建的國家級數字經濟平台——中國—東盟商貿通平台,為廣西口岸、外貿企業提供集“交易、通關、金融和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外貿服務,截至9月18日,在該平台申報金額超過400億元。

9月24日,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馬來西亞館,一名女士在選購榴蓮咖啡。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中國東信建立的中國—東盟跨境徵信服務平台,為跨境投融資市場主體提供高效數字化的跨境徵信服務,助力跨境貿易便利化和市場風險評估。該平台目前已覆蓋東盟10國的787萬家境外企業,並與中國銀行、渣打銀行等16家境內外銀行開展跨境徵信合作。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打造産業互聯網的目標,産業互聯網又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手段。”中國東信高級副總裁吳玉青説,中國與東盟將數字化信息技術、金融科技與相關産業融合,共同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為各領域合作注入新活力。
“中國與東盟的經濟相互依存,互為對方的最大貿易夥伴,推進雙方的技術創新和轉移合作,有助於雙方利用最新技術創造新的增長路徑。”高金洪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