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500多株水松幼苗野外回歸種植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獲悉,由該局實施的2023年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廣西水松群落資源調查和生態特徵研究及遷地保護項目初見成效,擴繁試驗培育的500多株人工幼苗已在多地實施野外回歸種植,且長勢良好,項目成果對水松種群恢復與繁衍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組對現有母樹實施了“一樹一策”的救護與復壯措施,同時在平樂縣水松母樹附近適宜區域開拓一處基地開展種苗擴繁試驗,於去年播下6000多粒種子,經過一年時間培育出700余株幼苗。項目組篩選出較為壯實的500余株存活幼苗在南寧、桂林、柳州、玉林等地與原生境相近且有人管護的單位或區域進行了野外回歸工作。(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吳練榮、梁永延)
■新聞鏈結
水松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是一种經歷冰川世紀的古老孑遺植物,僅在我國南方的少數地區倖存下來,已列為瀕臨滅絕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目前,全國野外分佈的水松僅900余株,而在廣西現有6處分佈點的水松母樹只有7株,均為孤立木狀態的古樹,其分佈區域為賓陽縣、天等縣、蒼梧縣、貴港市覃塘區,以及桂林市雁山區和平樂縣。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