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住好風景 帶來好“錢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8/28 09:22:39
來源:廣西日報

護住好風景 帶來好“錢景”

字體:

【原標題】護住好風景 帶來好“錢景”

  程陽八寨田園裏,一座座精巧的侗族建築鱗次櫛比;龍脊大寨瑤家吊腳樓中,打油茶的聲音此起彼伏;黃洛瑤寨的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織……

  從三江侗族自治縣到龍勝各族自治縣,一條民族風情濃郁、自然風光優美的旅游線,成為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線”。

  “在這山清水秀的座座村莊,每個笑容都發自心上……”8月26日,記者走進程陽八寨景區,悠揚的歌聲響徹侗寨。

  歌中描繪的程陽八寨,居住着1萬多名侗族群眾,是中國侗族文化和侗族風情旅游的集中地。

  來到程陽永濟橋,只見溪水清清,水車悠悠。岸邊的微茶園裏,幾名村民正在給茶樹鋤草。永濟橋上,數十名侗族村民分兩排站立,手持吉祥花傘,唱起迎客歌,讓游客體驗到侗寨特有的“儀式感”。

  “我們將當地的侗寨民俗、文創産業等融合促進,讓游客全方位體驗侗鄉風情的同時,也帶動當地群眾致富。”三江林溪鎮黨委書記李興旺介紹,2023年,程陽八寨景區接待游客93.2萬人次,帶動3000多名村民創業就業,旅游經濟總收入1.37億元。

  “程陽八寨景區晉級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後,游客絡繹不絕。”平岩村黨支部書記楊樂攀説,目前村裏開了130多家民宿,800多名村民在景區務工,全村70%以上的人吃上旅游飯。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6萬元,景區門票分紅近65萬元。

  在距離程陽八寨90多公里外的龍勝各族自治縣大寨村,旅游發展成果也同樣惠及當地各族群眾。

  梯田層層疊疊,禾苗蒼翠欲滴,山間雲霧繚繞,吊腳樓錯落分佈……8月27日,雨後初霽,大寨村美如畫。

  大寨村有着長達2300多年梯田耕種歷史,被譽為“世界梯田原鄉”。

  “種田就是種風景,種樹就是種財源。”大寨村黨支部原書記潘保玉告訴記者,為了涵養水源,守護梯田風貌,村民陸續栽種了近40萬棵樹木。如今,大寨村的森林覆蓋率達82%,環境好了,游客也多了。

  “以前靠山吃山,窮得叮噹響。現在靠山吃山,村民走上致富路。”潘保玉告訴記者,憑藉壯美的梯田景觀和豐富的紅瑤文化,村民過上了“扛着犁耙種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新生活,外出務工的青年陸續返鄉創業。

  村民潘德雄是返鄉大學生創業者,2012年他從深圳辭職返鄉做旅游。“我開了一家民宿,一家農家樂,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潘德雄説,他的第二家民宿也即將開業。

  “目前,全村有餐館、農家樂、民宿等230家。”潘保玉介紹,2023年大寨村接待國內外游客70.8萬人次,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725萬元,戶均分紅2.5萬多元。

  紅衣翩飛,長髮飛舞。

  黃洛瑤寨紅瑤婦女自古有蓄長髮的傳統,有着“天下第一長髮村”之稱。

  “我的頭髮長1.7米,比我頭髮長的村民還有很多。”紅瑤長髮非遺傳承人潘繼鳳説,黃洛瑤寨通過向游客展示紅瑤服飾、長髮梳粧等傳統文化,促進了旅游發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她説。

  龍勝民宗局局長蒙雲龍介紹,近年來,黃洛瑤寨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各族群眾共同發展。2023年,黃洛瑤寨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僅旅游歌舞表演收入就達392萬元。

  從程陽八寨到龍脊大寨再到黃洛瑤寨,各族群眾世代耕耘的美麗家園,傳承千年的民族文化,正在反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者 何明華)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