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記者來到廣西崇左憑祥市的友誼關口岸。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友誼關零公里的界碑,這是國道322線的終點,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的終點,也是越南一號公路的起點。
從友誼關出關後,就是越南諒山省。在關口處能看到,對面越南的山峰與中國並無二致,鬱鬱蔥蔥,綿延很遠。
友誼關口岸是中國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之一,因其交通便利、通關快捷,成為眾多旅客&&境的首選通道。同時,它也是越南旅客進出中國最方便的路徑之一。

友誼關始建於漢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關樓為1957年重建。關樓共有四層,底層全部用長方形料石砌就,城門為圓拱頂,城墻上的齒形墻垛棱角分明。
如今,友誼關成了一處旅游“打卡”點。時值暑期末尾,游客量略有減少,仍能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頂着烈日走動,挂着“川”“貴”“吉”“桂” 等車牌的汽車出現在景區停車場。各地游客來到中越邊境,有的是為飽覽友誼關景色,有的則直接通關去往越南旅游。
國道322線終點線上,多名中年男子辦理完通關手續後,拖着黑色行李箱迎着越南的高山跨過邊境,向前進發。
記者嘗試着打招呼,並不確定他們是去越南的中國人,還是來中國採購折返的越南人:“嘿,大哥!你們去哪兒?”“我們去越南旅游啊!”原來他們是中國人,準備去越南度過假期。
在“零公里”附近的半山腰處,是中越兩國邊境第1116號界碑和1117號界碑,單數的是中國的,雙數的則是越南的。
在越南界碑處,可以看到穿着越南傳統服飾奧黛的游客。她們上衣的上半段酷似中國的旗袍,從腰部開叉,下半段分前後兩片裙擺,讓人無法確定他們是體驗越南服飾的中國游客還是越南人。
説越南話的中國人,説中國話的越南人,相貌別無二致,在邊境地區交往交流交融。
登上友誼關樓頂,極目四週,左輔山鎮關炮&、右輔山(金雞山)炮&等景觀映入眼簾。同樣能看到的是一輛輛穿梭往來、載滿貨物的貨車,忙碌而有序。
貨車司機們有的在指揮、裝卸貨物,有的則與海關人員交流,確保通關順利進行。邊貿蓬勃發展讓他們的生活又忙碌起來,符合快捷通關要求的貨車15秒左右便能完成查驗。“掃個臉、掃個指紋的事,很方便。”一名貨車司機説。
口岸旁,友誼關邊檢站也是一片忙碌。電子屏幕閃爍着數據,工作人員在不斷更新和審查進出境的貨物和人員信息,逐一檢查進出境的貨車文件,仔細核對貨物清單與單據。
在友誼關口岸海關查驗&&門口,遠遠就能聞到濃重的榴蓮味。這些榴蓮來自越南,雖然銷售已過旺季,但每天仍有大量榴蓮等待被分裝運送。金黃的榴蓮個大飽滿,海關關員正對它們進行檢疫查驗。
這些從越南樹上摘下的果實,經過現代化技術快速通關和便捷物流網絡的運送,最快三到五天就能保鮮到達國內。

日復一日,越來越多的商人在這裡從事經貿合作。據中國商務部數據,中越雙邊貿易額連續3年突破2000億美元,今年1至7月達到145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
2025年,中越將迎來建交75周年。兩國在拓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廊一圈”框架對接合作,加快推進鐵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礎設施“硬聯通”,提升智慧海關“軟聯通”,攜手打造安全、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以及促進人文交流等方面有着共識。
比較新的變化是跨境電商發展迅猛。在距離友誼關十幾公里的憑祥跨境電商直播基地裏,越南語主播正在向越南觀眾售賣中國産品。隨着通關效率提升,越南網民在直播間裏下單的中國商品,一般兩天內就能送到越南境內的分撥中心。
人員來往頻繁,貨物雙向抵達,這是中越在合作上的“雙向奔赴”,帶動兩國民眾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 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