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億“鋁”途,追新逐綠
初秋南國,驕陽似火。
廣西廣銀鋁業有限公司田陽分公司廠區內,4條自動化生産線齊齊開動,一批批銀白色的光伏型材才下生産線,又整裝待發,奔赴越南、泰國等海外市場。
憑藉技術革新和精益管理,這家傳統鋁企業已“轉身”為光伏型材企業。
“今年,公司加大投資,擴建自動化深加工生産線,光伏型材銷量超1.3萬噸,同比翻了一番,出口量保持廣西前列。”看著絡繹不絕的物流車輛,該公司總經理李健高興地告訴記者。
新“鋁”途上,突破的,不止有光伏市場。
作為廣西重點打造的千億元産業之一,廣西鋁業已橫跨氧化鋁、電解鋁、鋁材加工、再生鋁、鋁基新材料研究等上下游産業鏈。
航材、船板用鋁,全鋁車身,3C泛半導體……在眾多高附加值産品中,廣西鋁材大顯身手。
近日,記者深入多家重點鋁生産企業採訪,了解到,廣西傳統鋁産業正努力走出供應鏈支撐不足、生態環境壓力加大的陣痛期,探索內外循環、創新驅動、綠色低碳、集群式發展的非傳統之路。
借“智”騰飛
固溶、淬火、拉彎、矯直……
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冷軋製造中心,長達323米的氣墊式熱處理生産線上,泛着銀光的鋁帶在氣流作用下漂浮移動,迅速加溫,經過層層淬煉,“蛻變”為表面光滑、晶粒組織均勻細小的高性能鋁合金。
這是中國首條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高品質鋁合金板帶材連續熱處理生産線。正是有了這一強有力的武器,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鋁材市場上,南南鋁加工贏得了核心競爭力。
“汽車鋁材對熱軋冷軋、表面處理等技術要求高,非常考驗企業的鋁合金精加工技術。”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工程師徐燕萍告訴記者。
曾經,新能源汽車用鋁合金製造在國內屬於空白,中國企業常常遭遇“卡脖子”難題。
唯有將技術牢牢握在手中,方能破局。
近年來,南南鋁加工瞄準鋁先進製造核心、前沿方向,聯合東北大學等高校和多家製造企業,攻克了多個首&套設備,逐步實現從技術自主到裝備自主的過渡。
“首&套新氣墊式熱處理生産線投産後,大規格高性能鋁合金板帶材産品生産實現産能翻倍。”徐燕萍説,今年的汽車鋁板産品訂單明顯上漲,預計比2023年訂單量增加20%以上。
站在新材料的風口,眾多廣西鋁加工企業競相搶抓新機遇,乘勢而上,加速“煥新”。
一片薄如蟬翼的電極箔,有多大能量?
在賀州,桂東電子自主研發的電極箔,可在厚度約等於頭髮絲1/100的氧化膜上,承受高達800V的電壓,儲能水平達到行業前列。
作為鋁電解電容器的核心材料,電極箔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充電系統,滿足其快速穩定充放電的性能要求。
桂東電子董事長翟開勇自豪地告訴記者,由於技術和資金上的壁壘,國內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實現高性能電子鋁箔的穩定供應,桂東電子便是其中之一。
新能源産業方興未艾,為高性能電子鋁箔打開了廣闊市場。
“桂東電子正着力推動中高壓化成箔擴建項目,投産後産線運行速度最高可達1.8米/分鐘,較目前提速20%,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翟開勇説。
以“鏈”聚合
北海鐵山港西港區,廣西第一個20萬噸級高樁散貨碼頭初現雛形。
離碼頭不遠的陸地上,廣西鋁工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一期200萬噸氧化鋁項目施工正忙。
不久的將來,從幾內亞等國家進口的鋁土礦,可在臨港産業園卸船即生産,廣西氧化鋁産能將進一步提升。
300多公里外的來賓,廣西單體最大電解鋁企業——來賓廣投銀海鋁公司,紅彤彤的高溫鋁水,或直供下游鑄造加工企業,或流入不同鑄模,加入各種金屬元素後冷卻成型,最終變成各類製造所需原材料。
“我們已試製出實驗室鋁純度達99.999%的純鋁成品,這一技術突破,補齊了廣西鋁産業鏈在高端原鋁産品上的空缺。”來賓廣投銀海鋁公司董事長譚廷忠説。
高純鋁是鋁精深加工的重要原材料。以往,受技術制約,廣西下游鋁加工企業守着家門口的資源富礦,不得不捨近求遠,赴外省採購原材料。
如今,這一尷尬局面有望破解。
年産1萬噸高純鋁項目已在來賓落子布局,項目一期計劃於今年投産。
看著如火如荼的建設工地,譚廷忠滿懷期待:“高純鋁擴能,是我們深入打造精深加工産業鏈的重要一步。全部投産後,將帶動廣西高純鋁供給能力提升60%,為精深加工上規擴能夯實基礎。”
鏈鏈相扣,才能鏈鏈成金。
通過整合上下游産業鏈資源,廣西加快打造從鋁土礦開採、冶煉、電解、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産業鏈,形成鋁工業生態圈,構築産業發展新的競爭優勢。
在“南國鋁都”百色,鋁産業已形成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再生鋁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産業鏈上下游各企業實現“無縫銜接”式協同生産,形成生態循環鋁産業集群。
在首府南寧,鋁基新材料加工産業拔節生長,比亞迪、寧福新能源等一批大項目接連落地,帶動南寧鋁精深加工産業鏈升級創新。
打造枝繁葉茂的産業集群,還需要在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培育和集聚一批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進一步釋放鋁産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去年4月,廣西投資集團優化整合企業內部鋁板塊業務。廣西本土規模最大、産業鏈最完整的專業化鋁産業管理&&——廣西鋁業集團應運而生,統籌來賓廣投銀海鋁、南南鋁加工、桂東電子、強強碳素等7家廣西鋁業龍頭企業,串珠成鏈,協同發展。
一個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協同共進的廣西鋁産業發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向“綠”而行
近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4年度廣西綠色製造名單,百色廣投銀海鋁榮獲“綠色工廠”稱號。
從昔日的能耗大戶,到今日的綠色工廠,百色廣投銀海鋁的蛻變,從何而來?
“電解鋁是高電力耗能産業,電力成本佔總成本的40%左右。要突破發展的瓶頸,唯有降低能耗提升産量,向綠色發展要關鍵競爭力。”該公司董事長龔學德一語道出緣由。
置身百色廣投銀海鋁生産車間,上百台電解槽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卻不見煙塵、毫無異味。近1000攝氏度的鋁液源源不斷産出,又立即通過抬包車運送到下游鋁精深加工企業的生産車間。
與普通電解槽不同,這裡的電解槽所用電力,三分之一以上是清潔能源。通過技術改造,先進的電解工藝技術將槽體電流效率穩定在94.5%,綜合交流電耗呈連續下降趨勢,能效水平達到行業一流,優化噸鋁綜合電耗超600千瓦時。
“通過提高生産工藝和提升設備性能,一年可節約電力成本5000多萬元。”龔學德説。
2023年10月,百色廣投銀海鋁生産的3.28萬噸電解原鋁液,順利通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綠色産品評價中心認證,成為廣西首家獲得《綠電鋁産品評價證書》的企業。
從“火電鋁”到“綠電鋁”,一字之差,産業前景卻天壤之別。
龔學德告訴記者,相對於“火電鋁”,“綠電鋁”不僅每噸減少碳足跡約12噸,更可有效應對國際市場對進出口産品碳排放的限制措施,具備更好的市場准入條件,有利於鋁企業滿足汽車輕量化及新能源用鋁等新興市場需求。
生態與産業融合,“增收”與“增綠”雙贏,才能為鋁工業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北部灣畔,總投資達500億元的廣投北海綠色生態鋁項目日新月異,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
未來,這個代表着廣西鋁産業轉型方向的重大項目,將打造上下游互為支撐,高度集約化、循環化的沿海高端鋁産業鏈聚集基地,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能耗效益的最大化。
綠色,將成為廣西鋁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記者 譚卓雯 見習記者 劉俊聰 通訊員 魏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