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忻城:“紅色引擎”賦能産業振興-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08/10 10:46:35
來源:忻城縣委宣傳部

廣西忻城:“紅色引擎”賦能産業振興

字體:

  近年來,來賓市忻城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立足桑蠶、肉牛、肉羊、糯玉米、糖料蔗等産業資源,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激發動能活力,切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打造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産業振興樣板縣步伐。今年7月,忻城縣在全區20個一類縣綜合評價結果等次中獲“綜合評價好”。

  産業鏈上抓黨建謀富路

  在忻城縣古蓬鎮龍利村,1000畝富硒糯玉米和210畝竹筍與村莊、河流、田間小路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2021年以來,龍利村按照“黨建強村、産業富村”發展思路,以“支部帶動、黨員帶頭”模式,帶領群眾發展糯玉米、竹筍、桑蠶、牛羊、五黑雞等産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據龍利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秦遠蓮介紹,目前竹筍已進入採摘期,每天可收穫2000多斤新鮮竹筍,預計年內能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以上,參與種植和管護的脫貧戶每月可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我們鎮爭取到銜接資金321.89萬元在三浪村委附近建立古蓬鎮竹筍加工廠,建成後可日處理鮮筍20噸,解決龍利、三浪、枝林等村和周邊鄉鎮的竹筍就地加工,推動竹筍加工業縱深發展。”古蓬鎮黨委書記韋周生&&,持續深化“1+N”鄉村振興産業體系,以“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協同發力,助推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忻城縣通過成立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重點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桑蠶、糯玉米等6個重點産業鏈專班,分片指導基層黨組織採取“基地+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推進農業産業融合發展。2024年,全縣桑園面積25.39萬畝,上半年發種量59.37萬張,鮮繭産量1.35萬噸,産值7.9億元;糯玉米種植10.2萬畝,産值約3.6億元。

  人才鏈上聚合力促發展

  忻城縣紅渡紅創興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法人、黨員致富帶頭人韋建學,兩年前辭掉穩定工作回到家鄉創業,探索實施“聯營村企”發展桑蠶産業模式,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該公司由全鎮12個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與經濟能人共同出資成立,採用“黨建引領·能人領辦”的模式,通過寄售農特産品、銷售化肥農藥、承建基礎設施、打造示範基地、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等多種業務,全年增收達100萬元以上。

  據紅渡鎮鎮長羅忻蔚介紹,今年4月至6月,渡江村、六蝶村、古房村等5個行政村與紅創興聯營公司購買桑葉,自主發展養蠶項目,預估全年12個村(社區)自主經營的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00萬元。

  近年來,該縣通過推行“鄉村育才聚才行動”,實施科技特派員工作“百千萬”工程,選派238名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駐村服務,以人才振興賦能産業振興。

  目前,全縣已內育外引特色産業人才900餘人,40多個村集體以村企聯營方式創建桑蠶、糯玉米先鋒産業基地18個,促進集體經濟增收700余萬元,26個桑蠶、糯玉米産業發展強村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紅388.95萬元。

  創新鏈上拓銷路見實效

  香甜軟糯的忻城糯玉米鮮棒;開罐即食的糯玉米粥;絲滑有嚼勁的糯玉米麵……近日,在忻城縣城南新區林管家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廠直播間裏,正在直播帶貨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忻城糯玉米系列産品。

  “以前部分産品要廣東企業代加工,如今我們上了農特深加工生産線,既能把控産品質量,又能把就業和稅收留在當地。”該公司總經理林建宇指着貨架上各類農特産品説,近年來,他們通過電商平台、開通網上店輔、培養主播帶貨、視頻挂車等方式,從原來單一的實體店到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銷量直線上升,僅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實現銷售額300萬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忻城,像“林管家”這樣的電商企業有20余家。近年來,忻城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實施“黨支部+集體經濟+企業+合作社+農戶”産業化經營模式,以互聯網為推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搭建産業平台、完善供應鏈基地、培訓人才、打造品牌、網絡銷售、新農人直播帶貨、客服物流配送等服務環節為媒介,推動農産品産銷銜接,促進産業、城鄉融合發展,走出一條以電商帶動産業發展的道路,實現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忻城全縣電商從業人員1000多人。今年1—6月,全縣網絡零售額1.3532億元,覆蓋忻城糯玉米、金銀花、蠶絲被、古法紅糖、特色美食、果類等40多種農産品和農副産品,助推相關産業産值5000萬元。(藍春青)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