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頂流”如何接住“暑期流量”——來自廣西的走訪調研-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8/05 15:57: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山水頂流”如何接住“暑期流量”——來自廣西的走訪調研

字體:

【原標題】“山水頂流”如何接住“暑期流量”——來自廣西的走訪調研

  上世紀90年代,一首《我想去桂林》火遍全國,揭開了廣西旅游的神秘面紗。去年以來,“小砂糖橘”圈粉無數,廣西“科目三”席捲全球,為廣西文旅帶來“潑天流量”。今年上半年,廣西繼續放出“大招”引客,旅游熱度持續提升,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82億人次,同比增長14.2%,實現旅游總收入(花費)5024.61億元,同比增長17.9%。

  壯美邊關、詩意山水、浪漫濱海、多彩民族……眼下暑期旅游熱潮正盛,廣西以更加開放和熱情的姿態迎接八方游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新供給蓬勃興起,為今年的“暑期檔”增彩。美團數據顯示,7月以來,廣西文旅預訂單量環比增長937.4%。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大寨村龍脊梯田的夏日景色。資料照片

  跨國“串門”火爆出圈

  上午9時許,廣西東興口岸北侖河大橋上,中越兩國游客絡繹不絕。在橋中央的中越分界線上,導游吳欽妹正在指導剛入境的越南游客拍“一腳踏兩國”的“打卡照”,“對,腳跨過中線,這樣拍好看”。

  暑期以來,中越邊境跨境游持續升溫,赴東興旅游的越南游客激增。在東興國門景區,街道兩旁的咖啡店、百貨店、小吃店人頭攢動,不少游客手拿越南咖啡在印着中越兩國文字的招牌前拍照。

  “越南游客的游玩需求愈發多元化,他們喜歡品嘗中國的奶茶、麻辣火鍋、臭豆腐等特色小吃,還有體驗中國古裝旅拍。”吳欽妹説,防東鐵路開通後,不少越南游客從東興入境,再轉動車到南寧、柳州等地游玩。

廣西桂林黃洛瑤寨村民展示瑤族服飾。記者 張汝鋒 攝

  東興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副局長吳娟説,政府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方式,不間斷宣傳東興文旅資源,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同時,依託東興深厚的邊海文化,深挖本地文旅資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出個性化定制産品,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在另一中越邊境旅游城市憑祥,為了迎接“暑期檔”,憑祥南方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曉舟增加了10多名越南語導游。

  “近兩個月,旅行社接待持護照入境長線游和持&&境通行證跨境游的越南游客明顯增多,每個月都有4000多人。”葉曉舟説,隨着交通越來越便利,越南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已不再局限於憑祥,而是拓展到湖南張家界、貴州、杭州、廣州等地,體驗中國“深度游”。

  不僅入境游火爆,出境游熱度也在持續上升。“我們與20多家越南旅行社有合作,越南下龍、芽莊、美奈、峴港等地深受中國游客喜愛。”葉曉舟説,游客對旅游産品的品質化、個性化需求明顯提升。相比以前的散拼和“大團游”,現在可以自由定制的“小包團”更受游客歡迎。

  7月以來,廣西&&境旅客流量增長迅猛,截至7月24日,友誼關口岸&&境人員達16.3萬人次,東興口岸&&境人員達54.7萬人次。為應對暑期跨境旅游熱潮,東興&&境邊防檢查站在口岸&&境旅客高峰期開足查驗通道,主動對接駐地文旅部門及旅行社,實施入境旅游團預報預檢工作機制,縮短團隊驗放時間。

  夏季,位於中國和越南界河歸春河上游的亞洲最大跨國瀑布——德天跨國瀑布進入豐水期,正值最佳觀賞期。只見瀑布從懸崖上分三疊而下,激蕩的水霧瀰漫在山谷之中,在綠意映襯下更顯壯觀。游客或乘坐竹筏漫游碧波上,或登上高處觀景&,多角度欣賞瀑布的美。

7月4日,游客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德天瀑布景區游覽。新華社發(湯德宏 攝)

  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是中國首個跨境旅游合作區。中越游客持合法有效證件,通過便捷手續穿越中越邊境,就能到對方景區“串門”游玩,體驗“一日游兩國”。在景區裏,不時可見越南導游舉着小旗子,帶領越南旅行團游覽觀光。

  中旅國際廣西區域公司品牌推廣運維經理黎鍵坤説,暑假期間,景區舉辦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包括在歸春河上展演中越兩國傳統歌謠的“中越公演水上歌會”、沉浸式體驗兩國文化風情的“中越跨國文化村”等,游客還可以親手製作兩國傳統美食。

7月4日,游客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德天瀑布景區拍照。新華社發(湯德宏 攝)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班華勤説,今年以來,廣西不斷優化入境旅游産品和線路供給,加強海外市場宣傳推廣和精準營銷,尤其是赴東盟主要客源國開展推介交流,進一步深化與相關國家在開通直航、增加航班、市場推廣、互送客源和項目投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動入境旅游市場熱度持續增長。

  景區煥新細節“拉滿”

  “原來山水畫真的是寫實派。”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廣西沿途風景,仿佛在看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山脈連綿起伏,峰巒疊嶂,雲霧瀰漫,仿佛白色的絲綢隨風飄動。下面的村落和良田,在山雲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靜謐安詳。這樣的景觀,在廣西並不鮮見。

這是陽朔縣景色。資料照片

  作為中國山水的靚麗名片,桂林因其自然美、生態美而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暑假期間,陽朔遇龍河景區迎來旅游高峰期。每天從早到晚,游客有序在河堤沿岸各碼頭登上竹筏,順着碧波蕩漾,感受“人在畫中游”的愜意之情。

  竹筏漂流作為遇龍河景區“網紅”項目,一直廣受游客喜愛。景區副總經理賴玉芬説,景區在暑期“上新”了陽朔灣休閒漂、覽勝橋至駱駝過江往返漂、富裏橋碼頭至牛金嵅往返漂等産品。富裏橋位於遇龍河上游,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在河面乘坐竹筏遠遠望去,半圓橋身與水中倒影形成一個環,將前方兩岸的綿延山巒、疊嶂翠竹“框”入眼中,盡顯詩情畫意。

7月14日,游客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遇龍河乘坐竹筏漂流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廖祖平 攝)

  “老景區的新玩法”“老地標的新場景”正吸引着越來越多游客到廣西游玩。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黃耀林説,近年來,廣西實施“文化潤景”和“景區煥新”工程,充分挖掘廣西文化底蘊,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迭代升級旅游産品和供給模式,講好廣西旅游故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景區。

  夜幕降臨,北部灣畔,一座“漁港”華燈初上,點亮了這裡的雕欄玉砌。中西合璧的建築群、交錯林立的亭&樓閣……這是位於北海市合浦縣的海絲首港景區。隨着全景交互式錶演《水與火之歌》拉開帷幕,兩千多年前合浦始發港舟楫往來、商賈雲集的繁華畫卷再現眼前。游客們或身臨現場,或倚欄觀看,分外入戲。

  記者了解到,景區主創團隊通過翻閱史書、實地調研,精心打磨劇本,打破傳統演藝方式,讓表演者走下舞&與游客互動,並將歌唱、舞蹈、戲劇、曲藝、雜技、魔術等表演形式融為一體,為游客帶去沉浸式旅游體驗。

  暫離喧囂城市,去鄉村體驗“慢生活”,賞美景、住民宿,是不少游客嚮往的“詩和遠方”。廣西蘊藏着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資源,各地在推進縣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將這些資源巧妙地融入旅游開發,打造了一批地方特色濃厚、游客喜聞樂見、市場競爭力強的旅游業態或産品。

  在三江侗鄉,綠意盎然的梯田與獨具特色的吊腳木樓群、蜿蜒曲折的公路交相輝映,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的目光;在龍勝瑤寨,曬花衣、梳長髮、集體婚禮等民俗表演,將紅瑤傳統文化體驗感“拉滿”,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幾乎每天都是游客爆滿的狀態,從早忙到晚。”這個夏天,資源縣車田苗族鄉石山底屯鄉村公社農莊負責人蘭永忠度過了最忙碌的兩個月。在農莊門口,停放着好幾輛旅游大巴,游客來了一波又一波。

  石山底屯憑藉其苗家風情和田園風光,加之臨近漂流點和龍洞峽景區,很早就打響了名氣。“隨着鄉村旅游、農家樂越來越多,很難再給都市人耳目一新的體驗。”蘭永忠説,“為了留住游客,我們把周邊大棚建起來,把村民組織起來,農田種上有機稻,裏面放荷花、魚和田螺,還做起油茶等特色農産品,讓游客充分體驗農耕文化、感受田園氣息。”

  近年來,農莊還增設了景觀噴霧設備,以及民俗表演、打糍粑、打油茶等體驗活動,全部雇傭本地村民務工。對於未來,蘭永忠充滿期待,“不僅要繼續擴容山莊,接待更多游客,還要創立研學基地,打造研學旅游”。

  各種玩法“燃動”消費

  進入夏季,不少游客將目光轉向雲端。在桂林、北海、南寧等城市,直升機、動力傘、熱氣球、滑翔傘等低空旅游項目頻頻“上新”,從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新玩法日益“出圈”。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有着‘天下第一灘’之稱的北海銀灘,石英砂沙質細膩柔軟,在陽光照射下呈現銀色的光芒,因而得名銀灘,在空中看更直觀……”百米高空上,北海通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畢敏傑帶領體驗直升機空中飛行項目的游客,從另一種視角領略北海的美。

  畢敏傑説,公司還開展了航空攝影、空中婚禮、出租飛行等精細化服務,當前正在完善通航基地建設,引進大型直升機,開通北海、欽州、防城港以及北海潿洲島、海南三亞等旅游觀光線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晚睡之城”“不夜城”……暑期以來,南寧在網絡上以這樣的標籤“出圈”。入夜後的南寧燈火璀璨,各大夜間旅游與消費場景人潮如織。熱氣騰騰的燒烤、酸甜誘人的酸嘢、清爽可口的甜品……吆喝聲與歡笑聲交織,南寧夜市“愈夜愈美麗”,成為撬動暑期旅游的“流量密碼”。

  在民生廣場·水漾市集,游客們品小吃、看江景,欣賞舞&表演,氛圍感極佳;建政路夜市設置了快閃市集,將夜娛、夜市等多場景串聯,讓游客盡情感受非遺手作、潮玩的魅力;在“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身着漢服的游客穿梭在騎樓、牌坊之中,仿佛穿越了時光。

  夜間的南寧,除了有升騰的人間煙火氣外,青秀山風景區還推出帶着“仙氣”的“南寧夜花園”,成為游客夏日消暑的好去處。“我們投用了霧森系統,在有效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周圍環境溫度的同時,通過打造丁達爾效應,增加氛圍感,豐富游客視覺體驗。”南寧青秀山公司旅游服務部工作人員李慧瑩説。

  “夏日夜游”“清涼小城”周邊游成為今年暑期出行新趨勢。大眾點評數據顯示,7月以來,廣西旅行相關筆記攻略數環比增幅接近40%,相關內容曝光量增幅超50%。其中,“夜游”相關筆記攻略數增幅接近100%。各地暑期旅游攻略中,百色、防城港成為熱門“清涼小城”。

7月20日,在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鎮江口村,游客在戲水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潘志祥 攝)

  研學游、畢業游更是成為熱門之選。老友粉、螺螄粉、桂林米粉……廣西人鍾愛的“嗦粉”,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還成為一張文旅“新名片”。7月至9月,廣西開展米粉文化研學游活動,打造米粉研學旅游新體驗。

  近日,來自遼寧、北京、河北、廣東等地的青少年組成廣西米粉文化研學旅游體驗團,開啟了為期6天的“嗦粉”之旅。他們從南寧出發,一路游覽柳州、桂林、賀州等地,以廣西米粉文化為切口,領略八桂大地的風采與魅力。

  為接住暑期旺季的巨大“流量”,廣西端出“文旅大餐”,滿足市民游客對新場景、新玩法、新産品的需求,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歐余軍説,廣西精心推出夏季山水旅游産品,針對親子游、研學游、自駕游市場推出10條夏季跨市山水旅游線路,實施“萬千學子游廣西”行動,推出14條研學旅游精品線路,開展多業融合促消費活動,吸引各地游客到廣西觀演出、賞文物、享賽事、品美食。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甘霖&&,廣西將錨定建設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強區和廣西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標,推進文旅産業全鏈條深度融合,引導産業集聚,做大做強文旅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加快培育新産品新業態,建立健全現代文旅産業體系,紮實推進廣西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一帆 黃凱瑩 李歡)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