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蜿蜒的桂江水清岸綠,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座落於廣西梧州桂江河畔。在這裡,太陽能光伏板整齊排列,順着山坡綿延起伏,向遠方鋪展。這些太陽能發電板根據太陽高度角、方位角的不同進行調節,將把太陽能轉換為綠色新動能。

無人機航拍的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由廣西國能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公司”)負責建設及運營管理,是梧州市全容量並網光伏項目,已於2022年6月投産。項目實現“水光互補”,有力促進生態經濟和清潔新能源産業發展。
綠色啟航 水光互補新探索
“水光互補”作為清潔能源産業領域的一項關鍵技術,在水力發電與光伏發電的優劣勢平衡中相互補位,解決了光伏發電間歇性、波動性等帶來的不穩定性,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
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該項目巧妙地將光伏發電與水電站相結合,利用旺村水電站壩區的閒置水工建築空地,規劃出了一片佔地面積約155畝的“綠色海洋”。

無人機航拍的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項目初期,水電公司面臨着諸多挑戰。如何在保證水電站正常運行的同時,實現光伏與水電的和諧共生?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科學規劃工程布局?水電公司經過數次論證與優化設計,最終確定了項目方案。

無人機航拍的旺村水電站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2021年12月25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最終確定了10兆瓦的裝機容量,並將其劃分為五個發電方陣,每個發電方陣設置8&196千瓦的組串式逆變器和一台1600千瓦的箱式升壓變壓器,光伏與水電站整合送出實現水光互補。
此外,項目不需要重新升壓站及送出線路,不涉及工程永久佔地,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並網成功 綠色能源照亮未來
2022年1月21日,自光伏發電項目開工以來,水電公司不斷壓實主體責任,落實資金保障,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成功將首批1兆瓦光伏系統全部並網投入運行。

工作人員在檢修設備
隨後,項目繼續以“虎”的衝勁闖勁,緊抓時間節點,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於6月20日完成全部光伏項目施工,並實現全容量並網,並網容量為10兆瓦項目年均發電量約為1084.1兆瓦時,年均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1084.12小時。
與同等規模的火電相比,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約0.35萬噸,相應可減少廢氣排放量,二氧化碳約88.2噸,節省了常規能源,改善了當地能源結構。

工作人員在檢修設備
另一方面,該項目也為當地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吸引游客感受綠色能源的魅力與鄉村的和諧共生,促進生態經濟和清潔新能源産業發展。
據悉,水電公司組織開展旺村光伏水光互補建設項目,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獲得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技術創新二等獎;完成一種大壩安全監測工作平台發明專利受理及一種GNSS基準點建基坑開挖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受理,並均在集團知識産權系統完成備案。
踐行社會責任 展現央企擔當
在踐行社會責任的征途上,水電公司始終秉持“綠色發展,追求卓越”的價值觀,以實際行動展示央企的責任與擔當,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近年來,水電公司積極響應號召,連續五年開展增殖放流,累計向自然水域投放超255萬尾魚苗。魚苗的投放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彰顯水電公司回饋大自然、踐行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工作人員在檢修設備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水電公司同樣全力以赴貢獻自己的力量。針對郎恒水電站周邊農戶的實際需求,水電公司主動作為,修建灌溉飲水渠,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産能力,直接惠及30多戶農戶,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難題,年均助農增收4-5萬元,贏得了地方政府和當地群眾的好評。
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水電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投身防汛抗洪。近五年來,水電公司成功應對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16場。2024年6月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廣西區內各江河均出現超警戒水位的洪澇災害,廣西水電公司所屬四個水電站均處在強降雨天氣覆蓋的流域,旺村水電站壩前水位超過建站以來最高洪水位24.92米,公司迅速行動以“迅”應汛,最終洪峰(近十年內最大洪峰流量11200立方米每秒)順利過境,有效保障人民財産安全和生命安全,展現了央企在關鍵時刻的擔當與作為。
未來,水電公司將繼續堅持黨建領航,政治引領,堅持綠色、安全、智慧、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新能源項目開發,為集團公司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科技領軍企業和為廣西公司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一流能源企業貢獻水電力量。(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