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多交錢,7天就拿證?擊破駕考“包過”産業鏈-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7/26 09:36:05
來源:半月談

只要多交錢,7天就拿證?擊破駕考“包過”産業鏈

字體:

  只要多交錢,科目一到科目四“全包”;不用本人到場,也能代考、代辦駕照……在社交媒體上,一些機構聲稱自己有“綠色通道”,可以“XX天拿證”,誘導學員購買駕考包過服務。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所謂“包過服務”,有的是虛假宣傳,有的是教人作弊,存在較大的財産安全和違法風險。

  暗示“有門路”,其實是套路

  常年在廣東務工的周祿(化名)一直想考取機動車駕駛證,但因識字有限,在理論考試關就卡住了。“2.6萬元‘全包’,7到15天拿證。”2022年2月,周祿經人介紹,得知老家一家中介機構“有門路”,聽到消息的他猶豫再三,在該公司提供的合同上簽字畫押,因為手頭上錢不夠,還使用了網絡消費信貸産品付款。

  周祿告訴半月談記者,中介帶他去北方某城市考試,到了現場才發現還有7名同樣購買了“包過”套餐的學員。在中介組織下,他們通過了前三個科目,前後花了大半年時間。但此後中介突然失聯,其店面也已轉讓出去。“最後不僅沒拿到駕駛證,還背上了債務。”周祿説。

  “當初説好了交通和食宿費用全包,但出行前又讓我們先墊付,拿證後再返還,現在費用加起來已超過3萬元。”半月談記者在周祿出示的合同上看到,中介地址一欄空白,對方幫其填寫的身份證號碼不齊全。雙方補充條款中特別註明:“首付12000元,過科目一付清尾款11500元。拿不到證,包退全款。”

  經調查走訪,這些駕校或中介組織專門瞄準駕駛技術難以達標、企圖“不學而過”,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理論考試通過難度大的學員。同時在社交媒體、短視頻&&上宣傳,暗示學員自己“有門路”。

  “人到兩次、免刷學時、輕鬆拿證、文盲可過”,“科目二和科目三有綠色通道,可操作包過”,一名駕校教練頻頻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發布廣告信息。該駕校教練説,今年3月份已經幫助16人通過科目二,7人通過科目三。

  一名中介人員對暗訪諮詢的半月談記者説:“‘操作’一科3000元,科目二、三、四連考,7天練車加考試直接拿證。”

  某招考人員微信朋友圈截圖

  壓線也沒關係,哪次過了算哪次

  “你只要能讓車走,我就能讓你過。”一名駕校人員説,“操作”會在指定考場中進行。根據其提供的名單顯示,“指定考場”涉及全國多地。“科目一、四等理論考試能免考,但要先交押金等上幾個月,因為要‘預定名額’。”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熟悉駕考規則的非法從業者利用信息差隨意收費,雖然承諾“包過”,但不提供實質性服務。周祿告訴半月談記者,當時一起待考的考生來自全國各地,收費標準不一樣,本地考生收費相對便宜,個別外地學員考到科目二時已經花了6萬多元。

  半月談記者還發現,一些人以代辦或代考為噱頭實施詐騙。2023年12月,廣西那坡縣法院公開宣判案例顯示,被告黃某某冒充駕校工作人員,以免考代辦C1汽車駕駛證、D摩托車駕駛證的名義,向190人實施詐騙。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組織駕考作弊。重慶市合川區法院公開案例顯示,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多名被告人通過網絡宣傳、熟人介紹等方式,大量招收有作弊需求的“VIP學員”,每人收取1萬元考試費用,並以每人每科500元的價格兜售作弊軟體,多次組織學員在科目一、科目三考試中作弊。

  一名駕校教練對半月談記者説,考科目二時,壓線等違規行為不用操心,“具體內幕不便透露太多,但只要聽安排就能過”。還有中介人員稱,壓線也沒關係,後&監控可以關掉,從壓線的地方重新開始,哪次過了算哪次。一名近期購買了科目二“包過”套餐的學員&&,其駕校教練暗示可以“讓機器不那麼靈敏”。

  今年1月,由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組織考試作弊案中,有關部門從一起通過微型攝像頭、米粒耳機等設備幫助學員作弊的案件,牽出一條黑色産業鏈和一個組織駕考作弊團夥。該團夥在江蘇多地長期組織駕考理論科目作弊,通過“總部提供技術設備—地方總代理居間介紹—駕校教練招攬客戶”的經營模式,獲取非法利益。

  凈化駕考生態,整治不良信息

  不難發現,宣揚駕考“包過”的不正之風正在社交媒體上隱匿傳播。半月談記者在多個社交&&看到,搜索“駕照”“包過”等關鍵詞,一些帖子的評論區裏,有人分享通過“綠色通道”等渠道順利拿證的經歷,還説明了價格、地點、操作方式等信息,吸引不少人留言諮詢。還有網民稱,自己家人不識字、不會操作電腦都能拿證。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這些信息在網絡廣泛傳播,挑戰了駕考制度的權威性,催生更多人想走捷徑的僥倖心理,長此以往會導致駕考生態惡化,更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隱患。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法律與理論研究部主任秦斌説,對於提供此類服務的非法從業者,尤其是不法中介,一旦發現應予以嚴厲打擊,同時加強普法工作,提醒駕考作弊的法律風險。還要暢通投訴維權渠道,鼓勵社會監督,建立互聯網&&和交管部門聯動機制,加強違法內容監管,剎住“花錢買過”的風氣。

  駕考“包過”亂象中,有的學員因此陷入詐騙陷阱,有的因駕考作弊涉嫌違法。秦斌説,消費者在報考駕照時要注意甄別招生主體是駕校還是中介機構,提防“中介轉包陷阱”。在確定報名時,應簽訂正式的服務合同,明確約定服務期限、服務內容、違約責任和退款條件等內容,注意留存轉賬憑證、收據和發票等資料,一旦發生糾紛,及時舉證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記者 陳一帆 李 歡)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