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們讓千年鐵樹又開花
樹榦堅硬似鐵,葉片噴涌如泉;身軀倔強佇立,樹頂的雄花戟指蒼穹。
“這就是我們的鎮園之寶——千年蘇鐵王,國內現有記載最古老的蘇鐵,約1360歲。”青秀山植物研究中心工程師許恬自豪地告訴記者,“看,今年它又開花了。”
誰曾想到,這個老壽星,曾死裏逃生。
作為一種古老的裸子植物,蘇鐵類植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億年前,與恐龍一同稱霸地球。
鐵樹開花,寓意美好。然而,因為盜採濫挖,走私販賣,蘇鐵數量一度急劇減少,一些野生群落已然絕跡。世界上現存370多個蘇鐵種類,337個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貼上了瀕危的標籤。
作為中國特有的德保蘇鐵,分佈範圍狹小,野外植株數量極少。1997年,其被發現的消息傳開,僅半年時間,野外植株就因盜採,從2000多株驟減到600余株。
保護,迫在眉睫!
這株千年蘇鐵王,就在此時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998年,在一個偏遠苗圃,一株不同尋常的蘇鐵引起了專家的注意。進一步檢測發現,這是一位與唐高宗同時代的“長者”。它的狀態,卻讓人心情沉重。葉子掉光了,樹枝被截去一半,奄奄一息。專家緊急將其移植到南寧市青秀山,處理傷口、養護樹根,呵護備至。
“從移植到重新種植,都沒有先例,只能靠自己摸索。”青秀山管委會副主任李德祥,彼時剛參加工作,搶救蘇鐵王,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首次挑戰。
自盛唐破土扎根,汲取宋明風華,千年風霜未曾壓垮的它,還能撐過去嗎?
一天,一月……人們呵護着,盼望著。終於,在沉默了一年多後,新芽萌發了,新葉長出了。
專家們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越來越多的蘇鐵,陸續被搶救移植到青秀山。
“它們到來時都是傷病纏身,有的葉片稀疏,有的腐爛發臭,情況危急。”青秀山園林部班長李蓉,是蘇鐵園最早的一批技術員。在她眼中,這些蘇鐵都是被拐賣的“孩子”,令人心疼。
同樣心情的,不止她一個。
一次,在野外考察銹毛蘇鐵,李德祥不慎滑倒,右手當場脫臼,還死死拽着葉片的標本。
曲紋紫灰蝶,是蘇鐵害蟲。為尋找除蟲之法,許恬自己飼養,研究其習性,終於成功。
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搜尋、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這些顛沛流離的“孩子”,在青秀山安心紮下了根。
“一株又一株蘇鐵在手上起死回生;一粒又一粒種子變成幼苗,長大、開花。再苦再累,也值了。”李蓉深情地説。
據不完全統計,建園至今,青秀山蘇鐵園已救護各類蘇鐵2000多株,繁育新植物3.5萬餘株。
“孩子”健康了、長大了,就該回“家”了。
2023年6月,青秀山蘇鐵園自主繁育的1000株德保蘇鐵,根扎到百色市德保縣敬德鎮扶平村那弄屯,這是德保蘇鐵首次在石山生境野外回歸,為國內首創。
“種植工期兩個月,我們就在村委會的桌子上睡了兩個月。”許恬回憶説。
“為了安頓這些歸家的‘游子’,一些村民無償獻出自己的林地。”扶平村黨支部書記陸通告訴記者。
“德保蘇鐵保留了更多原始蘇鐵的物種特徵,對研究氣候變化、物種演化等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李德祥介紹,石山生境回歸,更接近其原生環境,有利於德保蘇鐵更好地生長繁衍。
目前,青秀山蘇鐵園已形成蘇鐵類植物“引種收集—科學研究—保育擴繁—科普展示—野外回歸”全過程保育模式。園內共有蘇鐵90余種、3.7萬多株,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蘇鐵專類園之一,也是國內外著名的蘇鐵遷地保護基地。
“今年底,青秀山就要開展第二次蘇鐵野外回歸項目,目標是讓叉葉蘇鐵回歸野外。”許恬對着地圖,謀劃着蘇鐵的新家。
此時,微風吹過,園中蘇鐵枝葉婆娑,仿佛也感到了欣喜。(記者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