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堂海拔8848.86米的思政課
“明心立志,勇敢追夢”。近日,融安縣900多名學生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上課的老師是16位成功登上地球最高點——海拔8848.86米珠穆朗瑪峰的勇士們。這堂特別的思政課,引起了同學們強烈的興趣。
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對於同學們來説很遙遠,而能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珠峰勇士對話,一下拉近了同學們與世界第一高峰的距離,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提問。
“請問各位老師,花了多長時間到達珠峰山頂?”
“手機在珠峰峰頂上有信號嗎?”
從同學們感興趣的小話題切入,珠峰勇士們通過視頻、圖文講解,帶大家沉浸式感受攀登珠峰的極限挑戰。
八年前登頂珠峰的柳州人劉政,也是廣西第一個登頂珠峰的男子登山運動員,他2013年第一次踏上喜馬拉雅山脈,遭遇過雪崩、地震,與死神擦肩而過,直到2016年,才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劉政説,必須要實現超越,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永不放棄,一定要超越自己,才是硬道理。
扎西次仁曾經18次登頂珠穆朗瑪峰,是國內登頂珠峰最多紀錄保持者之一。現場,他與同學們分享了攀登珠峰的感悟,以及2008年作為奧運火炬手運送奧運火炬衝頂珠峰的獨特經歷。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火炬在珠峰峰頂傳遞,一團以“夢想”命名的火焰,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讓夢想照進現實,為奧林匹克運動史留下了光輝一幕。“在世界之巔,我們傳遞國家的體育精神,傳遞奧林匹克精神,非常驕傲與自豪。”扎西次仁説,遇到困難時,攀登者永不止步,這就是攀登的精神。
現場每一位珠峰勇士的分享,既有驚心動魄的攀登故事,也傳遞着勇往直前,不斷攀上人生新高峰的感悟。
2017年登頂珠峰的攀登者余磊説,當你以為到山頂的時候,卻發現還要繼續往上爬,爬到了那個高度仍要往上爬。
2023年登頂珠峰的攀登者陳建軍説,在攀登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得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克服,沒有任何退路。
2016年登頂珠峰的攀登者程立瀾説,這麼難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做?因為越難,給自己帶來的挑戰就越大,就會越有動力去做。
有目標、敢攀登、勇超越,珠峰勇士的攀登精神,帶給同學們的動力,很足!
融安縣實驗中學學生韋鈺馨説,在學習中也有一座座山峰,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翻越。珠峰勇士們教會了她在學習和生活中需要樹立目標,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輕易放棄,勇攀高峰。
融安縣第二中學學生黃依平説,可能很多人這輩子都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夢想的山。大家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勇做新時代的攀登者。
融安縣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張艷説,這樣的思政課給孩子們展現的不僅是珠峰攀登者的故事,更傳遞了胸懷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學校也會引導孩子們要明心立志、一往直前、勇敢追夢,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把珠峰勇士請到學校,以“勇攀高峰”為主題給同學們上思政課,是我市創新思政課堂的探索實踐。
融安縣教育局局長覃玉琴説,新時代學生伴隨着互聯網成長起來,思想觀念多樣活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太能吸引他們。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協同政府、學校、社會等不同主體力量,推動思政課堂向社會各層面拓展延伸,才能給學生埋下堅定信念的種子,激勵他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我市緊扣新時代特徵和師生思想實際,創新開展思政課教研實踐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形成政校聯動、縱向融合、橫向聯通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機制。
柳州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長張巍説,通過進一步深入推進我市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更加走深、走實、走細,為柳州教育提供良好、優質、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也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能夠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陳潔虹 黎陽 祝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