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天鯨號”! 你好,“天驊”船!-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6/23 10:53:20
來源:廣西日報

別了,“天鯨號”! 你好,“天驊”船!

字體:

【原標題】別了,“天鯨號”! 你好,“天驊”船!

  6月22日,國之重器“天鯨號”緩緩駛出欽州茅尾海,在完成建設平陸運河使命後,正奔赴新的征程。

  與此同時,大型絞吸式挖泥船——“天驊”船,穿過沙井欽江大橋保通橋,正式進入平陸運河欽州城區段施工。

  大國重器,在平陸運河上演疏浚接力,助力世紀工程建設。

  “天鯨號”是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超大型自航絞吸船,2023年8月20日至今已累計完成平陸運河疏浚量257.04萬立方米,主要施工區域位於茅尾海辣椒槌區域至沙井欽江大橋交匯點附近。

  據悉,該施工段土質岩層複雜多變,傳統疏浚手段難以開挖輸送,吹填堆存場距離較遠,船舶車輛轉運安全風險高,兩岸分佈眾多紅樹林,生態保護壓力大。

  “天鯨號”以功率高達4200千瓦的鉸刀為利器,通過對不同鉸刀齒的適配、調整、改進,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土質岩石環境,用“利齒”啃下“硬骨頭”,完成其他船舶難以完成的破岩任務。

  “天鯨號”排泥距離更是達到6000米,克服了吹填堆存場距離較遠的問題,有效減少了拋泥加轉吹造成的海域二次污染。

  “天鯨號”船長周福華告訴記者,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團隊多次研討施工方案,多次進行現場試驗,並結合當地潮汐變化,分時分地作業,通過海上三通的管道倒閘吹填不同的場地,有效控制施工中懸浮顆粒物,保護兩岸紅樹林及水域生態。

  面對平陸運河城區段兩岸紅樹林分佈更近、城區段航道船隻往來更頻繁、越往上游低潮越影響外拋泥駁通航等諸多施工挑戰,“天驊”船則展現出其更靈活的獨特優勢。

  作為大型絞吸式挖泥船,“天驊”船船體總長113.4米,型寬19.6米,滿載平均吃水深度4.2米,最大挖深28米,總裝機功率12612千瓦,鉸刀功率1400千瓦,標準疏浚産量3500立方米/小時,標準工況下排泥距離可達4000米。

  “‘天驊’船在尺寸上更適合城區航道施工需求。”“天驊”船政委劉超説,為適應沙井欽江大橋區域複雜的航道情況,已將船的上層建築及部分結構設備改裝為可拆解式,有效降低了船身,能更安全地通過橋梁。

  “天驊”船作為目前進入欽江內河的最大施工船舶,是國內大型絞吸挖泥船首次在平陸運河的城區段施工。

  與“天鯨號”一樣,“天驊”船也具備高效的疏浚能力與較強的吹填能力,在面對高抗壓強度岩石和密集分佈的紅樹林時,能夠有效提高城區段施工效率和安全環保保障能力,對保護沿岸紅樹林和維護水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趙超 通訊員 鄭大慶)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