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保矮馬:走南闖北秀風采
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16號場館的德保矮馬展廳吸引了一眾參觀者前來合影留念、互動體驗。“德保矮馬看起來萌態可掬,我很喜歡。”一名參觀者&&。近年來,德保矮馬在中越邊境、北京、深圳等地亮相,入駐南寧動物園、青秀山風景區以及河北省金山嶺長城等景區,走南闖北秀風采。
如今,德保矮馬不僅成功“走出去”,還把客商和游客吸引進來。德保發揮矮馬“休閒娛樂、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的作用,在種質資源保護、特色品牌打造、研發文創産品等方面發力,打造矮馬文旅品牌,推動矮馬的功能從農業役用向休閒娛樂、競技運動轉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1—4月,該縣接待游客72.0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91%和122.27%。
保種選育增加矮馬數量
6月3日,在德保矮馬原種場,記者見到了德保矮馬選秀比賽中的“馬王”——駿雄。它是一匹20歲的種公馬,年齡相當於人類的60歲,目前已繁育後代數十匹。
“短短的腿走長長的路,矮矮的個爬高高的山”。德保矮馬曾是當地群眾的主要交通工具,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老百姓多使用摩托、汽車等交通工具,養殖矮馬的願望降低,導致矮馬數量減少,一度僅剩1000多匹。
德保矮馬作為世界僅有的兩大矮馬源流之一,具有極高的科研、觀賞、游樂價值。近年來,該縣採用“國有民養”的方式,在鄉鎮建立保種基地,將矮馬分散到農戶家中代養,並選育優良種馬進行造冊登記。“全縣每年給每戶代養農戶發放馬匹代養費,評定後再回收馬駒。”德保水産畜牧獸醫局局長岑花燕説。
德保按照“統一飼養管理、統一保種繁育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的標準,建立德保矮馬保種場,進行德保矮馬核心群繁育,並與廣西大學、廣西畜牧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合作,以“異地保種”方式開展保種保護。經過當地的不斷努力,德保矮馬種群的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目前,全縣共建有7個矮馬種質資源保護基地和1個矮馬原種場,矮馬數量已有3700多匹。
全國多地亮相引來關注
“真想不到,我們在這裡也能看到德保矮馬!”在河北省灤平縣巴克什營的金山嶺長城景區,帶着孫子旅游的北京游客葉先生開心地説。金山嶺長城景區是德保矮馬首個落戶區外的“新家”,佔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新家”設置了與德保馬場相似的馬欄、馬廄和戶外活動區等,讓德保矮馬盡快適應北方的生活,往後更好地為游客提供觀賞、互動等服務。
去年以來,德保矮馬在全國範圍內建成4家萌寵樂園分園,為游客提供觀賞和騎乘體驗服務。被列入農業農村部第一批農産品地理標誌後,德保矮馬成為該縣特有的“國家地理標識”及核心IP,一步步走向更寬廣的舞&。
今年,德保矮馬已在2024世界地球健康日主題活動、2024年中越邊民大聯歡活動和2024賽季中國足球協會男子甲級聯賽開幕式等&&亮相,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該縣成立矮馬馬術培訓基地和矮馬俱樂部,組建德保矮馬少年馬術隊,舉辦馬術教育、研學活動、賽事表演等活動,組織矮馬參與區內外大型民俗文化游藝展演和馬術賽事表演,推動以矮馬為特色的多業態融合發展。
從深山走出的德保矮馬,吸引了全國眾多客商的目光,為當地招商引資拓展新的空間。“現在我們正在和江西、黑龍江、湖南等地一些景區的負責人對接,商談德保矮馬文旅合作相關事宜。”德保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局長農全暢説。
産業融合拓寬發展空間
在德保矮馬王國景區,游客們除了前來拍照打卡、體驗騎馬外,購買“矮馬保保”玩偶、水杯、挂件等矮馬系列文創産品也是不少人的選擇。“孩子們很享受游玩的過程,還會搶着跟‘矮馬保保’公仔拍照留念。”來到德保矮馬王國景區的游客黃寶杏説。
德保以卡通化的形式設計“矮馬保保”吉祥物,為德保矮馬賦予了更加生動、親切的形象。此外,該縣註冊矮馬王國和矮馬吉祥物商標,開發矮馬系列文創産品,建設跑馬場、萌寵生活部落、矮馬牛仔小鎮、生態科普樂園、動物大電影帳篷劇場等項目,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我已經養德保矮馬30多年了,每年的銷售量都能達到數十匹。”德保馬隘鎮馬牌村村民許宗權説。相較於其他傳統家畜品種,德保矮馬的培育與增值空間十分可觀。近年來,隨着國內外旅游市場對德保矮馬的需求不斷增加,德保矮馬的市場價格持續攀升。該縣引進養馬龍頭企業,引導建立標準型、迷你型、運動型德保矮馬繁育園,開發競技類、表演類、寵物類矮馬,推動矮馬産業轉型升級。
目前,德保矮馬産業已初步形成多産業鏈融合的態勢,助力該縣農文旅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挖德保矮馬文化價值,讓矮馬走上更廣闊的舞&。”德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萍説。(記者 覃瀏榴 通訊員 岑秀杯 莫超驛 實習生 韋雲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