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朵花溫暖懷鄉舊夢
趙飛成(右)與自治區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在石斛基地察看石斛生長情況。
美麗的石斛花。
初夏的椒鄉,天朗氣清、群山疊翠。
在天等縣福新鎮福星社區往萬秀村方向約一公里處的山腳下,有一處“秘密花園”,裏面培植的,是各色容顏俏麗、姿態悠然的石斛花。這些花的培育者,名為趙飛成。
趙飛成出生在萬秀村巴迭屯。2006年,他與同村小夥伴外出廣東打工,在一家牛仔服飾加工廠做師傅,一幹就是十年。
慢慢地,趙飛成厭倦了鋼筋水泥的城市和“流水線”上的枯燥工作,打工的疲憊,讓他每晚睡覺前總回憶起小時候跟着父親上山採草藥的快樂生活。對家鄉的想念,讓趙飛成在2016年春節毅然決定返回家鄉。
趙飛成喜歡翻山越嶺,觀察珍稀植物,回到家鄉後,他時常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同行。直到某天,他發現一叢盛開的野生金釵石斛,立刻就被“攝了心魄”。“金釵石斛花姿優美、花色鮮艷,在周圍綠色植物的映襯下仿若仙子。”回憶起與石斛花的初次相遇,趙飛成眼裏閃着激動的光。
欲攬千般景,攜回細細觀。後來,趙飛成在不破壞原生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把金釵石斛引種回自己的種植基地。
“你看,那老龍眼樹上有很多金釵石斛開花了,逆着陽光,花瓣透亮,真是美極了!”話語間趙飛成用相機拍下花朵的照片。一株株石斛依附在老龍眼樹上,莖葉緊緊地貼着樹榦,用力把根係扎進樹皮中。
石斛花開時,趙飛成就坐在龍眼樹下賞花聞香,坐享自然帶來的“豐成”。觸景生情,心緒飛揚,他將自己的花園起名為“豐成園藝”。
因為喜愛石斛,趙飛成結識了不少熱愛植物和花草的朋友,張自斌就是其中一位。
張自斌是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珍稀蘭科植物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也是自治區農科院委派到趙飛成石斛種植基地的科技特派員,近年來,他多次為該基地提供技術進行育種擴繁。
“時下正值石斛花季,我們去基地指導新優品種篩選工作。得益於溫差與光照效果比較理想,基地的石斛長勢非常好,這一批雜交苗中有大量植株緊湊、花量豐碩、花色獨特、花型工整的個體。”張自斌説。
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際的藥用價值,種植石斛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2021年,在自治區農科院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趙飛成建起了石斛種植大棚,産業進一步壯大。同時,基地近年選送的石斛花也頻頻獲獎,其中,“‘魅力天等’石斛”“‘醉美天等’石斛”在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銅獎、優秀獎。
一朵花溫暖了懷鄉的舊夢,撫慰了塵世的喧囂,豐腴了心底的期許,讓曾經在外漂泊的游子有了歸屬。
有詩云:
青山腳下風物佳,賞花聞香氣自華。
歲月喧囂煙雲過,繁花深處是吾家。
(記者 陳明桂 通訊員 黃麗華 何天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