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丨廣西興賓區:深耕現代農業 賦能鄉村振興-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5/09 15:41:00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丨廣西興賓區:深耕現代農業 賦能鄉村振興

字體:

  新華網南寧5月9日電(蔣穎、黃洪) 無土種瓜果,手機能種菜;稻蝦輪作上,人田兩不閒;果蔬滿田園,規模增效益……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地處北回歸線,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水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堅實基礎和良好條件。近年來,興賓區依託資源優勢,推進設施農業建設,以技術創新驅動農業生産轉型升級,已投産項目效益逐漸顯現,鄉村振興故事正在精彩上演。

  設施農業 推進農業産業化

興賓區小平陽鎮新三智慧農業示範基地。

  在興賓區小平陽鎮新三智慧農業示範基地裏,數十個“科技感”十足的蔬菜大棚裏,一排排青瓜藤蔓生長在無土培育盆中。

  “系統識別就能自動施肥,動動手指就能種菜。”中科院博士黃錫強拿出手機,展示公司自主研發的“農杺智慧農業”管理系統,通過系統操作,田地裏布設的傳感器智能監控着農作物的育種、栽培、生長等全流程。

  據悉,新三智慧農業小平陽示範項目總投資2億元,依託中科院、桂林理工大學等技術支撐,建立了技術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項目實現全年無間斷交叉輪作生産,每年可生産優質農産品1800萬公斤,産值超9000萬元,為當地農民和村集體帶來收入1000萬元以上,同時促進農産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相關産業發展。

陶鄧鎮鰻魚工廠化養殖基地。

  此外,陶鄧鎮鰻魚工廠化養殖基地也展現出興賓區設施農業的成果。養殖大棚內,市場價不菲的鰻魚在水中自由游弋。基地項目經理吳坤介紹,該基地涵蓋鰻苗培育、成品鰻魚養殖等多個環節,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福建等地,每噸鰻魚價格高達6萬至7萬元。未來,該基地還計劃建設鰻魚深加工基地和蔬菜基地,實現休閒農業融合發展。

  目前,興賓區已創建102個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點),其中包括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等5個國家級榮譽,以及8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

  興賓區委副書記、區長藍海鵬介紹,2023年興賓區設施農業産值達到38.73億元。通過推進設施農業建設和技術創新,該區農業整體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得到極大提升,為地方經濟繁榮和發展注入新動力。

  循環農業 “一田多業”助農增收

農戶正在捕撈小龍蝦。

  “種稻不僅得稻,還能得蝦得魚”在興賓區稻漁綜合種養萬畝核心示範區,農戶從稻田里拉起地籠,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順勢滾進籃筐,收購商與工人們一起將小龍蝦入筐、挑選、稱重,銷往全國各地,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興賓區是廣西糧食生産大縣,2023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57.64萬畝。憑藉北回歸線優越的水熱條件和富含硒的土地,興賓區在保障水稻穩産高産的同時,引進龍頭企業推廣“稻蝦輪作”和“稻蝦混養”模式,實現“一田多業”和“一地多用”,稻漁綜合種養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産業。

  “蝦與稻共生共長,水稻秸稈腐殖質可被小龍蝦養殖直接利用,剩餘的有機質直接還田。小龍蝦産生的糞便增加稻田肥力,釋放出良好的生態效益。”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大鵬介紹,“在秋冬季養殖小龍蝦,還可實現錯季節和反季節上市,可提高經濟效益。”

馬鈴薯種植基地喜迎豐收,農戶正忙着採挖、分揀。

  此外,興賓區還積極推動冬季閒置農田種植冬小麥、馬鈴薯、秋冬菜、油菜等,使“冬閒田”變成“增收田”,據統計,2023年末,興賓區開展冬種作物面積約36000畝。

  引育人才 “新農人”激活新鄉村

  春季的辣椒田綠意盎然,小小辣椒綴滿枝頭。興賓區良江鎮龍安村的辣椒種植基地負責人張照也在田地裏忙碌,他和村民將採摘下來的辣椒進行打包,準備裝車。

張照在龍安村種植基地查看辣椒長勢。

  近年來,張照在村裏發展起訂單農業,將家家戶戶的辣椒集中起來,統一銷售到湖南、廣州等地,確保銷售和價格有保障。如今,龍安村辣椒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已帶動全村90%的村民參與。在“産銷一條龍”的訂單農業格局下,最佳收益時畝産值可達上萬元。

新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黃錫強正在介紹智慧農業管理系統。

  “以前種地靠天氣,現在種地靠科技。現如今,網絡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目前基地技術人員通過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及時調控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度。”黃錫強説到。

  黃錫強是興賓區鳳凰鎮人,2008年他從中科院博士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現在是新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得益於科技加持,新三智慧農業産業示範基地按照自動化、規模化、工業化的無公害種植模式,將傳統一年一茬的水果青瓜和番茄種植提高到一年三茬,年産量和經濟收益大幅提高。同時,項目還吸納周邊群眾就業,聯農帶農效益明顯。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興賓區深入實施“萬才返鄉 振興家鄉”行動計劃,用好用活返鄉人才資源。返鄉人才通過領辦村級企業、領創産業項目、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成為鄉村産業振興的生力軍。

  隨着有專業技術、有拼勁、懂市場的人才返鄉創業,一批批“新農人”成為“興農人”,為興賓區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