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4月23日電(蔣穎) 南疆邊陲,小城興旺。廣西龍州縣位於中越邊境,近年來,龍州縣依託優勢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探索生態循環産業模式,群眾走上致富路;結合數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鄉村“智治”水平,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文旅融合為旅游業注入新活力
生機勃發的春日,廣西龍州境內,悠悠左江,江水碧綠。龍州起義紀念館內,前來體驗紅色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
紅軍古道景區。(龍州縣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暑假裏,來自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研學團隊,在龍州縣開展了沉浸式紅色研學旅行。近年來,龍州縣推出了多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如今,紅色旅游受到“90後”“00後”游客青睞,紅色景區景點也成為親子游的重要目的地。”龍州起義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龍州縣上龍鄉水隴屯開發了紅軍古道景區,當地村民開設農家樂,年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
農曆二月初二,在龍州紅軍古道景區天琴壯寨舉辦“春龍節”活動。(龍州縣委宣傳部供圖)
水隴屯將民族文化融入旅游開發,在景區裏重點打造的天琴壯寨景點,集山水美景、壯族民俗、紅色元素、天琴文化於一體,成為一處綜合性旅游景區。每年“春龍節”“壯族三月三”“歌圩節”等傳統節日,天琴壯寨都會組織少數民族群眾開展“山歌演唱會”等民俗節慶活動,推出天琴彈唱、古法織壯錦,非遺展演等節目,吸引大量游客。
據了解,龍州起義紀念館、紅軍古道景區等組成的龍州起義紀念園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逐卜櫻花谷鄉村旅游區獲評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上龍村和弄崗村先後獲評廣西鄉村旅游重點村、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範村等稱號,龍州縣被列為廣西2022年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2023年龍州縣共接待游客216.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7億元,展現文旅融合帶來的新活力。
探索循環發展模式 養殖産業“牛”起來
龍州縣是廣西重要甘蔗種植産區之一,2023年,龍州縣種植甘蔗約53萬畝,産量235萬噸。
除了將甘蔗用於制糖,龍州正積極壯大蔗糖循環利用産業鏈,原本作為廢棄物的甘蔗尾葉也變身“香餑餑”,成為當地養牛的重要飼料。
龍州縣武德鄉三六源合作社養牛示範點。(牙舉成 攝)
在龍州縣武德鄉三六源合作社養牛示範點,經過粉碎處理的甘蔗尾葉被直接用於投喂牲畜,佔該基地養殖飼料總量的90%。
“合作社投資建設一個青貯飼料加工廠,解決合作社牛的食料,大大減少了飼養成本。多出的青料,還可外銷給外地的牛場增加收入。”合作社負責人黃小珍説。
目前,龍州縣已初步構建起秸稈飼料化加工、肉牛生態養殖、屠宰加工和有機肥加工的綠色循環産業鏈。累計建成6個大型生態養牛場、23個養牛小區、48個肉牛養殖合作社和150個庭院養牛項目試點。2023年全縣牛飼養量4.2萬頭以上,其中牛出欄量接近2萬頭,養牛及相關産業産值達8億元,為農戶帶來了戶均增收2萬多元的經濟效益。
龍州縣委書記馮波&&,“秸稈+養牛+制肥”的生態産業鏈有效提升了農戶養牛的積極性,推動了養牛産業的壯大。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環節,構建完整的肉牛生態循環養殖全産業鏈,為鄉村振興開闢新路徑。
數智為民 點亮鄉村治理新路
3月的龍州縣逐卜鄉谷陽村,綠樹成蔭,整潔的村莊坐落在峪陽河畔。谷順橋橫跨河上,橋上安裝的防溺水預警監控系統,為村民築起了一道安全防線。
“自從村裏安裝了這套系統,我們的心裏踏實多了。”谷陽屯村民姚勇濤深有感觸地説。這套系統具備人臉識別功能,並通過攝像頭監控可能發生溺水的危險區域,一旦發現隱患,系統會立即發出廣播,並將信息及時推送給網格員。
逐卜鄉黨委副書記林師米介紹道:“我們的數字鄉村治理系統已經覆蓋全鄉11個村,通過這張‘治理網’,我們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
這是龍州縣數字鄉村&&建設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龍州縣致力於加快數字平安鄉村建設步伐,通過加強智能支撐建設,打造了一個集治安監控、火災防範、視頻會議、遠程教育、法治宣傳、綜合治理、研判分析於一體的平安建設綜合&&。該&&不僅提升了監控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極大提升了鄉村治理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鄉村“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