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活動現場。(新華網 周敏 攝)
新華網南寧4月11日電(周敏) 4月10日,2024年崇左市“三月三”暨龍州天琴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廣西崇左市龍州縣紅軍古道景區天琴壯寨舉行。動聽的本土原創天琴新曲、精美的壯錦文創新品集中“亮相”,讓游客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百人天琴彈唱《遙遠的天琴》。(新華網 周敏 攝)
天琴是壯族古老的彈撥樂器。2007年,龍州縣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天琴藝術之鄉”。2021年,壯族天琴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龍州鼎叮組合演唱本土原創天琴音樂《嘞呀》。(新華網 周敏 攝)
“近年來,我們不斷強化壯族天琴藝術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在天琴形制製作、表演形式、音樂創作等方面做文章,着力推動天琴藝術繁榮發展。”龍州縣文化館館長譚麗瑩介紹説,今年“三月三”到來之際,龍州縣發布龍州本土原創天琴音樂《嘞呀》和原生態山歌《尼呀的呃唱山歌》,讓山歌“嗨”唱“三月三”。
工作人員在介紹壯錦文創新品。(新華網 周敏 攝)
當天的壯錦文創新品發布是此次活動的又一個重頭戲。壯錦技藝傳承人講述龍州壯錦故事及龍州壯錦産品製作靈感,模特們用走秀的方式展示抱枕、手提包、繡球、圍巾、雨傘、香包等壯錦文創新品,精美的産品讓大家耳目一新。
模特身穿民族服飾走秀,展示壯錦新品。(新華網 周敏 攝)
壯錦技藝傳承人李素英在介紹壯錦。(新華網 周敏 攝)
“過去,壯錦是我們龍州姑娘必不可少的嫁粧。近年來我們嘗試創新推出新的壯錦系列産品,讓大家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傳承人李素英説。
壯族長桌宴。(新華網 周敏 攝)
近年來,龍州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推進文旅融合,通過舉辦“儂峒節”“二月二春龍節”“三月三”等文化交流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打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旅游産業鏈,帶動文旅消費,鞏固民族團結良好局面。
“我們不斷加強傳承與創新,為天琴藝術、壯錦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注入新活力,實現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龍州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譚春麗説。